近年,在桂平木圭泓源普查文物时,相继征集到记录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人捐款维修伍仙桥的功名簿后,又在该镇新兴桥旁发现李、白、黄等捐款修建新兴桥的功名碑。
《重修新兴桥碑记》记述的人名中前7人,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陈诚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要员,人们比较熟悉。黄宗岳、何武则是李宗仁的部下,鲜为人知。因此《重修新兴桥碑记》对研究历史很有价值。
《重修新兴桥碑记》里没有一句话谈到李宗仁到桂平的原因、时间,但从《重修新兴桥碑记》所刻有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名字看,断定该碑佐证了李宗仁之所以到桂平是为了清除统一广西的障碍。翻阅《李宗仁回忆录》第十五章“定桂讨贼军之成立与陆荣廷政权之覆灭”便有记载。
至于李宗仁何时率军驻扎桂平,《李宗仁回忆录》写:“在梧州之行后,我遂迁司令部于桂平。”如果说这一时间还不明朗,那《李宗仁回忆录》写的“到民国十三年初春,陆氏果然派代表陈毅伯来桂平和我谈判。”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民国十三年(1924年),李宗仁已设司令部于桂平,在桂平居住。其于桂平设立司令部的时间与碑文所刻是一致的,便使《重修新兴桥碑记》成了李宗仁到桂平是为了统一广西的物证。
李宗仁统一广西后,“积极兴利除弊”,全力以赴办中心教育和国民教育,致力于公路建设。民国十三年,李宗仁在桂平期间,两次带头捐款,一修木圭泓源的伍仙桥,一修木圭泓源新兴桥。
该碑记刻的捐款者共43人。其中,除碑记前第一至七人为国民党要员外,其他36人均为桂平绅商及社会名流。《重修新兴桥碑记》这一现象,正好佐证了《李宗仁回忆录》这段记述:“我那时虽尚不足30岁,所幸我生平治事谨慎,自奉甚俭,一切为当地人民和本军上下官兵的福利着想,所以颇为各县军民拥戴,当地绅商都称赞我为人少年老成,而诚心服从我的领导……是以军民能合用。”《重修新兴桥碑记》记载着桂平绅商和社会名流与李宗仁合作,为当地人民办实事的史实。
总之,《重修新兴桥碑记》反映了李宗仁的历史政绩,也是考证李宗仁历史的有价值的碑记,为研究李宗仁等人当时在桂平的活动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