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发布首页信息 | 桂平生活网DM广告网络版 | 分类信息

TOP

历史名人与桂平西山
[ 录入者:天涯海角 | 时间:2013-12-10 13:51:49 | 作者: | 来源: ]
QQ截图20131210134720.jpg
历史名人与桂平西山——孙中山
1921年秋,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之后不久巡视广西,欲与当时主政广西的陈炯明、李烈钧共商北伐大计。途径桂平,孙中山曾登岸作西山一日游。10月21日晨,孙中山偕随员胡汉民、陈少白等,在当地官绅的陪同下,出桂平城西门,沿官桥小路上山。孙中山对沿途山溪流水、苍松翠柳赞不绝口。上山后先游览了李公祠、藏经楼和洗石庵,然后沿登山石径穿过碧云天,进入龙华寺,仔细观看了寺中的佛像。接着来到乳泉亭,品尝了有名的乳泉水泡的西山茶,连声赞叹:“好水!好茶!”从史隐洞出来,孙中山站在姚翁岩前的石崖上,纵目远眺山下城廓风光,不由得连声赞许:“好地方!”
孙中山在龙华寺进午餐。他手摇一柄用西山鱼尾葵花做成的蒲葵扇,品尝当地名厨师周北海精心制作的“荔枝肉丸”、“荷花肉”,吃得有滋有味。傍晚时分才下山回城。
20世纪20年代,李宗仁驻师桂平期间,曾在西山构建飞阁。抗亐日战争期间,飞阁被毁。1978年飞阁重建,为了纪亐念孙中山先生曾游过西山,乃改名“中山飞阁”。

QQ截图20131210134734.jpg
历史名人与西山——李宗仁
姚翁岩前有“中山飞阁”,乃民国时期新桂系军阀首领李宗仁集资兴建。1923年秋,李宗仁率一旅之师进驻桂平,两三年间便由旅长升任为国民革亐命军第七军军长,将广西军政大权尽握掌中。其间,与桂平城厢人郭德洁女士结为夫妇。此时的李宗仁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他对桂平特别是西山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乃倡建西山飞阁。飞阁自1924年春兴工构筑,次年冬建成。1926年春,李宗仁亲撰《飞阁记》一文,叙述建阁经过,勒石为碑,竖于阁中。文中说到他建飞阁的原因,是觉得西山风景虽好,“惟点缀名山,尚少杰阁”,于是与地方人士商量,下决心兴建。建成之后,高兴得还要亲自为之起名,“窃喜而颜其阁日飞阁,亦取凌起半空,如大鹏振翮之义云尔”。这就是“飞阁”兴建及得名的由来。
时任国民革亐命军第八军军长、后来曾任南京民国政府主席的谭延闿,应李宗仁邀请,亲笔题书“飞阁”二字匾额,悬之阁上。飞阁现名“中山飞阁”,那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曾游西山,并在此地小憩,于1978年重建飞阁时加上了“中山”二字。

QQ截图20131210134750.jpg
历史名人与西山——谭延闿
谭延闿西山对长联,桂平西山有一副脍炙人口的长联。人们只知此联上联作者为孔文轩,下联作者是邹鲁。殊不知,民国期间,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也曾作过下联。
那我1921年深秋时节,谭延闿随孙中山先生由穗赴邕与广西当局共商北伐大计,途径桂平,曾舍舟登岸畅游西山。在龙华寺文昌阁内,谭延闿看到了高悬于廊柱上、不久前由邹鲁手书的长联,忍不住连声称“妙”,且雅兴大发,即席挥毫,另外写了下联。
谭延闿所作下联,与孔文轩的上联浑然一体,很难看出是不同时间的作品,堪称珠联璧合,天衣无缝。联曰:
仓梧偏东,邕宁偏西,桂林偏北,唯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
史隐志唐,罗丛志宋,断藤志明,迄满清龙腾紫水,凤起荆山,白马金田,散布万千兵甲,风流播数代,滩鸣铜鼓谷传声。
孔文轩上联写的是桂平的形胜,将桂平优越的地理描绘得淋漓尽致;谭延闿所作下联写的则是桂平的名胜和历史,寥寥四十余字,将桂平的主要名胜及唐代以后一千年间发端于桂平的重要史事勾勒无遗,并且热情讴歌了名震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气势磅礴,对仗工整,与邹鲁先前所作的下联相比,可说是伯仲难分,各有千秋。可惜的是,如此佳作当时却没有书家勒之木石,以传诸久远。
还应一提的是,谭延闿书法亦甚佳。飞阁建成时,谭氏与李同在民国革亐命军中任第八军军长,李宗仁曾请他题写“飞阁”二字,刻成匾额,悬之阁中。惜日军侵华期间,此匾已与飞阁同时被毁。

QQ截图20131210134803.jpg
历史名人与西山——陆荣廷
“陆荣廷睇相——唔衰揾来衰”。这句流传很广的歇后语及其掌故,在广西真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桂平西山有个乳泉,泉水“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溢出,白如乳,故名乳泉”。(清道光《桂平县志》语)乳泉之旁有亭,名曰“乳泉亭”。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陆荣廷何许人也?稍为懂得一点中国近代史和桂系军阀史的人大概不会陌生。陆荣廷原名陆亚宋,广西武鸣人,游民出身。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带兵镇亐压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被摧升为了广西提督。辛亥革亐命时乘乱攫取广西都督职位,残酷杀害革亐命党人,继而投靠袁世凯,被委以“两广巡阅使”重任,将粤、桂两省军政大权尽握掌中。1917年他由粤赴桂巡视,驻师桂平数月,深为西山的秀丽风光所倾倒,一时心血来潮,乃于乳泉之旁构筑一亭,并亲笔题书“乳泉井”三字匾额,悬于亭中,为“乳泉琴韵”一景增添了几许风光。
陆荣廷原是绿林好汉出身,胸无点墨,以后官当大了,才请手下幕僚教他学习文化。他这个人脑子并不笨,狠下了一番苦功,数年之后,文字功底大有长进。据说他作的诗,写的字,都别具一格,令他手下许多饱读诗书的文案师爷都自叹弗如。他平时给部下批阅电文,往往有画龙点睛之妙。他的这种奇特经历和与众不同的禀赋,从他购筑的乳泉亭亦可窥见一斑。
乳泉亭建筑风格独特,不落窠臼。亭子四面是雕花屏风,透过屏风,周围的山色可饱览无余。屏风外面有回字形走廊,再围以朱漆栏杆。整个布局显得古朴典雅,超凡脱俗,与秀丽的西山风光配合一起,浑然一体。独具匠心的设计令人击节赞赏,而身居高位的陆荣廷,毅然采纳了这一当时肯定曾经招来争议的设计方案,看来是具有一定鉴别能力的。他题写的“乳泉亭”大字匾额,令人倍感兴趣,乍然一看,这几个字笔划似乎有点生硬,仔细观赏,却自有一股“赳赳武夫”的气概。俗话说“字如其人”,真是一点不错!
乳泉亭落成之后不久,曾在陆荣廷广西督军府当过秘书长的桂平籍人士崔肇琳,又将乃父崔瑛所作的咏乳泉古风诗刻于崖壁上,题为《乳泉题壁诗》,以为衬托。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历经八九十年风风雨雨之后,乳泉亭如今已经重建过。新的乳泉亭美仓美奂,建筑风格上却似乎欠缺了点什么。

QQ截图20131210134813.jpg

历史名人与西山——李济深
李济深,字任潮,广西仓梧县人。曾任国民革亐命军第四军军长、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后因反对蒋介石反亐共卖国政策被国亐民党开除党籍。1948年,他发起成亐立中国国亐民党革亐命委员会,任主席。
20世纪30年代初,李济深曾游桂平西山,在李公祠即兴赋诗,当地官绅有人记下刻木为匾,悬挂在祠的中座大厅墙上。那是一首七言绝句:一生正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但愿不闻闲耳目,爱听流水爱看山。
乍看,这不过是一首普普通通的山水诗。但是熟知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李济深是国亐民党元老,著名的爱国民亐主人士,他因极力主张国共合适而长期受到蒋介石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首诗流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愤懑之情,同时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可惜的是,这样一首好诗在抗亐日战争期间散失了!
历史名人与西山——唐继尧
自仓梧迤逦而来,造极登峰,伫看南流一束,北流一束;
离翠海钓游之所,乘风破浪,试问在山何如?出山何如?
这副对联,原来悬挂在桂平西山乳泉亭。此联对仗工整,气魄颇大。上联写桂平西山及山下两江交汇形胜,下联直抒作者胸臆,耐人寻味。字写得不错,刻工亦佳。应当说,这是一副好对联。
然而细看落款,“唐继尧撰并书”六字赫然入目。有点近代史知识的人看过之后,便不免摇头叹息,感慨系之。
唐继尧何许人也?查阅《辞海》,原来是民国初年名噪一时的滇系军阀,当时的“云南王”。民国10年(公元1921年)2月,唐被他的部下、滇军军长顾品珍赶下台,驱逐出云南。他跑到香港,当了几个月的寓公。这年夏天,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组织成立军政府,邀请唐继尧返回广东,意欲团结他共图革亐命大业。唐回粤后表面上对孙中山唯唯诺诺,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对孙中山的革亐命主张根本不感兴趣,暗地里另搞一套,密谋返回云南重占地盘。同年10月孙中山离粤赴桂,集师桂林,积极筹划北伐大计。唐继尧认为时机已到,乘孙中山不在,迫不及待地溜出了广州,乘船沿西江经梧州到达桂平。
逗留桂平期间,唐继尧每日游山玩水,表面上是以诗联自娱,暗地里却时刻关注时局,伺机而起。不久又跑到柳州。他非但没有跟随孙中山前往桂林参加北伐,相反,却唆使当时驻师柳州待命北伐的3000多名滇军官兵倒戈回滇,与孙中山的革亐命行动背道而驰。
联系史事,人们不难领悟:唐继尧在桂平西山所写的对联,上联中的“南流一束,北流一束”,表面上写的是桂平西山的形胜,但究其本意,是否影射当时国家南北分裂的局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下联的“在山何如,出山何如”,便是这个野心勃勃的大军阀的内心独白:下一步是“在山”好呢,还是“出山”好呢?
古人云:诗言志。唐继尧则是以对联来表达他的心曲。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唐继尧并不甘心于“在山”,终于选择了“出山”道路。他率部回滇之后首先打死顾品珍,报了一箭之仇,接着重新登上云南都督的宝座,并且大肆鼓吹西南几省“联省自治”,自称“联帅”,公然与孙中山先生分庭抗礼。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1927年,唐继尧在胡若愚、龙云滇军将领的威逼下去职,不久病死。 QQ截图20131210134720.jpg
0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桂平白沙节度村明朝永历帝屈氏太.. [下一篇]大藤峡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