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发布首页信息 | 桂平生活网DM广告网络版 | 分类信息

TOP

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五
[ 录入者:天涯海角 | 时间:2013-06-03 00:04:58 | 作者:黄源光 | 来源:作者原创 ]

 

 

关于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籍贯和早期历史考

 

黄源光

 

    关于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籍贯和早期历史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总起来说有三种意见:

 


     一说广西武缘(今武鸣县)广寺人,其根据是武鸣县一块立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的《三界祖庙庙丁碑》,上有林凤翔及其弟林风集的名字。此说张冠李戴,牵强附会。

 

     一是因为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是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出生的,而武缘广寺人林凤翔是清乾隆年间出生的。有历史知识和一般常识的人都会明白知道:乾隆皇帝之后是嘉庆皇帝,嘉庆皇帝之后是道光皇帝,同一个人的出生时间不可能有两个,更不会偏差了了几代皇帝。这明显是张冠李戴,将同名同姓而时空背景不同的两个人混淆在一起,此鸭头非彼丫头也。

 


    兼之,出生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的林凤祥在未出世之前就有其名刻载在武鸣县一块立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的《三界祖庙庙丁碑》上,这是明显不合逻辑、荒唐可笑、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详见附后的《清朝帝皇历史纪年表》备注栏,将碑刻林凤翔名字时间与林凤祥出生时间一比对,即可证实此说的荒谬)。

 


     按武鸣广寺之说推理,从林凤翔岀生之年就将其名刻到石碑的公元1794年算起至林凤祥于北京被处死之年的公元1855年止,林凤祥已是62岁的老公公了,那里会是年轻气盛、威风凛澟的北伐虎将呢?况且林凤祥就义时年仅31岁。

 

 

    试想,谁能够先知先觉,预知立《三界祖庙庙丁碑》31年之后会有一条名叫林凤祥的好汉出生,62年之后这条好汉又舍生取义?二是林凤祥在《林凤祥供词》中供述自己是“广西桂平县人,在本县新村居住”与外县人无关,事实上也就等于否定了“林凤祥籍贯在广西武鸣”之说;三是久寓浔州的清广西巡抚邹鸣鹤幕客半窝居士在所撰《粤寇起事纪实》里也说:“林(即林凤翔)系桂平县人,在浔州城设肆买卜。


     因唆讼犯罪,避入金田。”;四是清湖南人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载:“林凤祥,伪天官副丞相,广西浔州人。”(见《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第四册);五是太平天国史奠基人、太平天国史学研究权威专家罗玺纲在其著作《太平天国史》中已将此说予以否定:“关于林凤祥的籍贯,是太平天国史上争论多年的问题。蔡起贤太平天国北征将领林凤祥(载历史研究一九五七年四月号)据广东揭阳林家传说林凤祥在家任侠狠斗,被父亲逐走,后参加金田起义,说是广东揭阳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在武鸣县调查,据林氏族谱说:【是广西武鸣县林墟广寺屯人(见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这两说不待论都错了。”

 

 


             ——罗玺纲《太平天国史》(第三册)第98页注释)罗尔纲先生据《金陵癸甲纪事略》所载,认为林凤祥是广西浔州人(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卷廿三《林凤祥传》);六是明清档案专家、清史专家、研究馆员秦国经在山东《东岳论坛》1980年03期己论证林凤祥籍贯为桂平县人:“在京城巡防处的档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审录太平军将士的口供。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件,是太平军将领林凤祥的供词。

 

     《林凤祥供词》(以下简称《供词》)虽很简单,但却为我们研究林凤祥的生平,提供了极珍贵的材料。据《供词》称:‘〔林风祥〕系广西桂平县人,在本县新村居住’”;七是时任桂平县博物馆馆长黄培棋在其论文《关于林凤翔籍贯的调查报告》(此论文刊载在1984年第6期广西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学术论坛》杂志第99~100页)已将林凤翔籍贯论证为广西桂平县崇姜里和社村;八是林凤祥在供词中说自己有一弟叫阿蛮,并无有弟叫林风集之说;九是在《广西市县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第37页中有这样的记载:“武鸣县   著名人物   林凤祥(1824—1855)  壮族。林圩广寺村人(今太平乡林渌村)。

 

 

     太平天国名将。1844年往桂平紫荆山,后参加金田起义,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任军师丞相。1853年3月率军攻占南京,被封为天官副丞相、靖胡侯。5月与李开芳率军北征,取扬州,后转战皖豫晋冀各省,兵抵直隶连镇。1855年3月13日战败被俘,15日在北京英勇就义,太平天国追封为求王。”

 

     说林凤祥是壮族, 而我们认为整篇《林凤祥供词》语言风格属口语化白话(俗称“粤语”、“广东话”,而桂平和社林氏先祖正是清初从广东高要县范州村簕竹坑迁来,说的是白话—高要话)文,与壮话无关,并且武鸣林凤翔是从远处来桂平紫荆、金田参加太平军,他应无时间再到永安州做买卖之理;十是民国九年刊印的《桂平县志》、民国时修《贵县志》、光绪《浔洲府志》都记载林凤祥是浔州人。由于武鸣之说不合逻辑,其依据属张冠李戴;因此,此说不成立。

 

 

      一说广东揭阳人,其主要依据是揭阳林氏族谱上关于林凤祥世系的记载以及揭阳林德侯写的《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稿本及当地传说。此说属似是而非,无中生有。

 

       一是林凤祥本人在《林凤祥供词》中已招认自己是“广西桂平县人,在本县新村居住”,与外省、外县人无关,事实上也就等于否定了“林凤祥籍贯在广东揭阳”之说;二是久寓浔州的清广西巡抚邹鸣鹤幕客半窝居士在所撰《粤寇起事纪实》里也说:“林(即林凤翔)系桂平县人,在浔州城设肆买卜。因唆讼犯罪,避入金田。”;三是太平天国史奠基人、太平天国史学研究权威专家罗玺纲在其著作《太平天国史》中已将此说予以否定。四是明清档案专家、清史专家、研究馆员秦国经在其论文《林凤祥籍贯新证》中也将此说予以否定;五是时任桂平县博物馆馆长黄培棋在其论文《关于林凤翔籍贯的调查报告》已将林凤翔籍贯论证为广西桂平县崇姜里和社村;六是揭阳林氏族谱上关于林凤祥世系的记载应为同名同姓,况且其族谱上的林凤祥出生时间与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在清道光五年出生时间是不是吻合,这还是一个问号。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在供词中已坦承自己尚未娶妻,也就是说他没有后代。试想,一个没有子孙的人哪能成为一个系统?因此,族谱上应无林凤祥世系之说;要说有世系的话,那就像一首打油诗所说的:“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七是当地传说,听谁传说,如何传说,口述者是谁,口述者的历史背景如何,是否有人将口述内容整理成文字,以方便史学家进行考证;八是揭阳林德侯写的《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稿本说林凤祥是揭阳人,不知有何依据,是否经过考证,因笔者没有看过此稿本,故无从谈起。由于揭阳之说其依据属似是而非,无中生有;因此,此说也不成立。

 


     一说广西桂平县白沙人,其根据是罗玺纲《太平天国史》(第三册)第98页记载:“林凤祥广西桂平县白沙人,生于清道光五年。务农为生,加入拜上帝会。”和凌崇征主编的《桂平县志》(1991年版)第876页记载:“林凤翔(1824—1855),亦作林凤祥,白沙人,青年时除务农外,常到附近城镇及紫荆山区经商谋生。金田起义前加入拜上帝会。”罗玺纲在《太平天国史》中说到林凤祥是广西桂平县白沙人,但是白沙有两个:一个是北区的白沙,另一个是西区的白沙。北区的白沙地处崇姜里(今南木镇)浔江河畔,以村前白色大沙洲而名。

 

 

      该片村包括:上白沙、下白沙。有曾、黎、侯、何、谢、谭、方、吴八姓,独无林姓,此村离和社村较近,约5公里左右。西区的白沙地处厚禄一里(今白沙镇),该村以地处郁江岸边积沙呈白色,故名。白沙村地属平原。该村虽然有林姓,但该村林姓并无有人主张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籍贯是该村的,族谱也无记载过林凤祥,当地更无有关林凤祥及其太平天国故事的传说。

 

     虽然林凤祥本人在《林凤祥供词》中已供述自己是“广西桂平县人,在本县新村居住”,但他并没有说自己是白沙人;况且,《桂平县志》主编凌崇征已在后来所著的《文史钩沉录》(2012年在香港由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第77页将林凤祥籍贯更正为“林凤祥(1825—1855),桂平崇姜里(今南木镇)和社村人”;再者,后来《桂平市志》(2011年编纂)特邀编辑覃尧也采纳了我们和社之说将林凤祥籍贯谨慎地改为“林凤祥(1825—1855),一说是广西桂平县厚禄里白沙村人,另一说是广西桂平县崇姜里和社村人”。由于林凤祥是广西桂平县白沙人之说提供不出有力的依据,因此,此说只能存疑待考。

 

     以上三说中,前两说已被林凤祥本人在《林凤祥供词》中予以否定,后一说依据不够充足。

 

     根据我们广西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和社村志》采编组黄源光、张志钊、黄旭光、林佐钊和桂平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李琼慧、《桂平市志》特邀编辑覃尧多方考证以及之前时任桂平县博物馆馆长黄培棋考证,还有明清档案专家、清史专家、研究馆员秦国经在其论文《林凤祥籍贯新证》中的论证,我们认为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籍贯在广西桂平县崇姜里(今南木镇)和社村是有充足依据的。

 

主要依据如下:


一、根据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多位知情者口述。

 


    时间:2011年3月12日上午,我们《和社村志》采编组一行数人陪同市史志办李琼慧副主任及《桂平市志》主编覃尧到和社村采访了讲述和社村林姓有六人参加太平军的口述者林旭新。

 


    地点: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大塘岭屯林旭新家中(祖居和社村大庙角屯)。

 


口述者:林旭新。

 

    口述者历史背景:林旭新,男,1941年出生,今年71岁,和社村大庙角屯人,中医师,退休医生,退休前为南木一中校医。其父名叫林达尊,1914年出生,1996年病故,享年83岁;民国时期,当过国民党军医,并于1939年12月随军到昆仑关参加了与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的决战,后任过和社村村长;土改(公元1952年—公元1953年)后,被划为富农成份,摘帽落实政策后,安排到桂平县中医院工作至退休,为当时桂平县四大名老中医之一。

 


     林旭新向我们讲述了和社村林姓有六人参加太平军的事迹:“根据族中长辈林本荣【男,1929年出生,1997年病故,享年69岁,和社村大庙角屯人,土改前曾做过和社小学教师。喜欢唱动师、打拳、耍功夫。林本荣解放前参加过国军,任过连队文书。

 

      解放初期,曾任过和社学校教员。土改后,被划为地主成份;随后离开教师岗位。和社村有唱动师的历史,林本荣喜欢唱动师,扮过武生,扮相英俊端庄,气宇不凡】对我说,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我们大庙角屯林姓有五人参加太平军,并出过将军林凤祥,旧的族谱曾经有过记载。


     五人参加太平军之后,林凤祥曾经带兵回过大庙角屯练兵,出征北伐之后,再没有回过村来。林本荣曾跟随其舅父邓凤珍(南木镇洛连村人)当过国民党兵,舅父当过国军连队连长,林本荣当过国军连队文书。其父叫林育才,曾当过民国时期和社村村长。


    解放前,大塘为其所有,所以大塘又叫育才大塘。其祖父叫林中贤,曾当过林姓家族族头。

 


     林本荣由于成份不好(属地主成份),在土改后和文革期间,被列为四类分子管制,经常被批斗,所以林本荣为人非常低调,族中出了太平天国将军林凤祥,也不敢高调说与别人听,只是低调私下说与自己胞弟周荣、继荣、石荣等同胞兄弟及本族知己林泉新和我几人听。


      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有太平天国史学家三人【根据罗玺纲《太平天国史》(第四册)第38页记载:‘一九五四年广西省太平天国文史调查团到金田调查’。根据我们分析,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和社村调查的三人应该是广西省太平天国文史调查团的那些人】到和社村大庙角屯考察调查林凤祥籍贯和早期历史事迹,村合作社社长林建华只是带他们访问了成份好(即贫农成份)并不知情的人询问了一下。

 


     知情的林本荣觉得自己成份不好,不敢向史学家讲述真相,就算讲述真相,因为自己成份不好,对自己也没多大意义,随持消极态度,避而不说【1983年县文管会黄培棋到和社村采访考证林凤祥籍贯,走访了林建华(时年67岁)、林本荣(时年50岁)、林志新(时年52岁)、林奕发(时年42岁)等社员,林本荣依然没有留下片言只语,详见黄培棋《关于林凤翔籍贯的调查报告》(此论文刊载在1984年第6期广西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学术论坛》杂志第99~100页】。

 

     史学家考察未果,林建华社长随又带史学家到开底屋屯新村(和社村林姓聚居地大庙角屯三棵木、大庙角为旧村,和社村林姓聚居地开底屋屯为新村,新、旧两村均有太平天国将军林凤祥及太平天国故事的传说)林屋考察。

 

 

       平南县编写《林氏族谱》的一位老者叫林建邦,1983年曾来过我们和社村林姓聚居地抄写族谱,此族谱现在还保存在我家中。林建邦曾经对我父亲说:‘我们平南林姓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出了一个太平天国□王(据说,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封王达2700人之多),此王与林凤祥将军相识。’林建邦说:‘林凤祥将军是你们桂平和社人,为什么你们编写族谱时不把他写进去呢?’说此话的老者曾当过国民党平南县官,此人已于几年前病故。”

 


     林旭新又说:“和社村第一任村合作社社长林建华【男,1921年出生,1996年病故,享年76岁,和社村开底屋屯人。由于解放前当过国民党兵,后又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故村民又把他叫作大兵公。合作社成立期间(公元1954年—公元1958年),曾任过和社村合作社第一任社长】曾对我说:‘我们开底屋屯林姓也有一人参加太平军,此人叫林宗邦,他是我的高祖父,在太平天国起义军中任文书角色。后来,在永州之战中,由于清军镇压,战斗打得非常激烈,起义军伤亡惨重。起义军失败之后,由于没有路费回家,林宗邦被迫在外浪迹多年。后来,几经周折才回到桂平,并仓惶逃回和社村开底屋屯家中,惶惶不可终日。


     后怕清朝政府追查报复,满门抄斩,为了不连累家人,随到屋边的木儿畲(又称朱榕畲)上吊自杀。’林宗邦此人在清道光年间重修宾山寺捐款碑刻中有其捐款芳名记载(详见宾山寺帝君殿左燕山墙壁镶嵌的《福缘善庆   谨将重修宾山寺神像暨横廊缘信签显题芳名勒石于左》碑刻第五排右数第三位)。《桂平林氏族谱》(2005年出版)中也载有其名(详见《桂平林氏族谱》第744、745页兆君公世系表一、表二)。”

 


时间:2011年3月12日上午。

 


    地点: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大塘岭屯黄家良家中。当时,我们邀请林柱荣到黄家良家中与市史志办领导及采编人员一起吃饭,顺便叫他讲述和社村抗日斗争史。

 

口述者:林柱荣。

 


口述者历史背景:林柱荣,男,1938年出生,今年74岁,和社村大塘岭屯人,退休职工,退休前曾在桂平县森工站工作。

 


     林柱荣对我们说:“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和社村宾山寺曾经驻扎过太平军,并在宾山寺成立过指挥所。”林柱荣又说:“我在童年的时候,经常听老人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也提到过林凤祥将军的名字。上世纪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后,太平天国故事曾在本地广为流传。”


口述者:黄家良。


    口述者历史背景:黄家良,男, 1941年出生,今年71岁,和社村大塘岭屯人,退休老师,退休前是桂平市南木镇古楞学校校长。现在是笔者老家和社村大塘岭屯黄氏家族中的长老。

 

    口述内容:“1958年至1960年,大集体时,我们大塘岭屯黄屋几户搬到林秀山屋住,集体饭堂设在林世安屋下座,傍边林志生畲就是太平天国将军林凤祥的祖居地。那时,我十八、九岁,父亲对我说:‘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林凤祥将军曾带过兵回大庙角屯练兵,战马拴在码头口,太平军在附近的地坪上操练。’”

 

 


时间:2011年3月13日夜晚8点

 

地点:广西梧州市。

 

口述者:林泉新。

 

    口述者历史背景:林泉新,男,今年74岁,和社村大塘岭屯人(祖居和社村大庙角屯),为清嘉庆、道光年间文武举人林起凤(又叫林登凤)的第四代裔孙。解放初期,其母被划为地主成份。2008年5月,全家迁到梧州市居住。

 


    林泉新在电话中(电话采访)向我讲述了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是和社村大庙角屯人的事迹。林泉新对我说:“本荣在世时曾经对我说:林凤祥将军是我们族中的人。当时,林凤祥的祖屋是舂屋,用泥土舂成的,如今舂屋早已荡然无存。林凤祥是林南新、林本荣那一支系的人。”我问林泉新:“林凤祥将军有后代吗?”林泉新答道:“林凤祥将军没有后代,因为他未娶妻就去参加太平军。北伐失败后,三十出头就被俘牺牲了。”

 


时间:2011年3月20日上午。

 

地点: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和社圩边林石荣家中。

 

口述者:林石荣。

 


口述者历史背景:林石荣,男,1945年出生,今年67岁,和社村大庙角屯人,林本荣的三弟。

 


     林石荣对我们讲述了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事迹。林石荣对我们说:“我们兄弟姐妹共有九人。大姐叫什么名记不清了;大哥叫林本荣;二哥叫林周荣,由于成份不好,故未娶妻;三哥叫林继荣,终身未娶,十多年前已病故;老四是我本人;老五叫林海荣,少时帮姨娘看牛,落户碧滩,住在山里,已病故多年;老六叫林天荣,六、七岁时已夭折;大妹林惠娟,1943年出生,嫁本村大田头屯甘姓人家;二妹林惠斌嫁大黎村黎冲塘廷珍棚黎姓人家。

 

     大哥本荣在世时……(几度哽咽,语不成句),曾经对我说:‘林凤祥将军是我们族中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县博物馆的人来调查考察林凤祥的籍贯和祖坟,由于自己家庭成份不好,因此不敢承认林凤祥是自己族中的人,怕有什么运动被批斗。

 

     本村旧圩岭屯人黎达祯【男,1898年出生,1991年病故,享年93岁,旧圩岭屯人。解放前,他喜欢唱动师、打拳、耍功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医相卜卦,阴阳五行。解放初期曾任和社村第一届农会主任】也曾经说过:‘林凤祥将军是我们和社村大庙角屯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老一辈的人都这样说。林凤祥的祖坟葬在大黎村黎冲塘鸡蛋岭上。县博物馆的人来调查的时候,那年我已三十多岁。林凤祥的祖屋,是舂屋,用两块木板夹住,用泥土舂出来的。”

 


     林石荣在讲述中,低头抽泣,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激动?他回答道:“想起大哥本荣在文革时期经常被批斗,想起林凤祥将军是自己族中的人,由于自己家庭成份不好,而不敢承认他是自己族中的人,满肚委屈,无处倾诉,自己感到非常伤心。”

 


时间:2011年3月20日中午。

 


     地点: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大庙角屯和社村农会旧址【当时,我们《和社村志》采编组在此考察农会旧址。解放初期,1949年12月成立和社村农会,和社村农会初时设在旧圩岭屯农会主任黎达祯家中的横屋,当时民兵也住在横屋中;后来,1952年又迁移到大庙角屯林世安被没收的房屋中;最后,1953年又迁移到大庙角屯富农林达尊的禾寮。据任过第9生产队队长(大庙角屯),今年73岁的林桂祥说,以前农会门口曾贴过一副这样的对联:“一脚踢翻旧社会,全心推向新潮流”】。

 


口述者:林伟强。

 

    口述者历史背景:林伟强,男,今年57岁,和社村大庙角屯人,与林周荣家相邻,其家建在林凤祥祖屋的畲地上。

 


   林伟强对我们讲述了林凤祥的事迹:“我的祖父叫林南庄【林南庄的老婆叫梁琼芳,解放初期曾当过和社乡农会妇女部长,村上人都管她叫南庄婆】。当时,祖父做生意非常有钱,在梧州开有两个铺头,铺名叫福昌、联栈;在和社圩开有一个铺头,铺名叫南庄;在家中还开有一个酒坊,并建有一个炮楼。当时,祖父用一箩谷买了林凤祥那块畲地。畲地上还有林凤祥的祖屋——舂屋。1982年冬,我建新屋时才将林凤祥的祖屋推平毁掉。”


时间:2011年3月20日下午。

 

    地点: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大庙角屯林周荣家中。其家屋破瓦漏,天井长满荒草,一片破落景象。

 

口述者:林周荣。

 

    口述者历史背景:林周荣,男,1934年出生,今年78岁,和社村大庙角屯人,林本荣的大弟。


     林周荣对我们讲述:“林凤祥将军是我们大庙角屯人,也是我们族中的人。父亲和大哥在世的时候,曾经对我说过:‘林凤祥将军参加太平天国后,曾经带兵回过本屯练兵。当时的马匹拴在大塘边的码头口旁’。

 

    过去的码头,共有5个步级。林凤祥将军北伐时,由于孤军深入,草粮不继,最后被清军俘获。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旧的族谱曾经记载过大庙角屯林姓有五人参加太平军,五人之中包括林凤祥将军。”我们问周荣:“那本族谱还在吗?”周荣答道:“土改后,由于被划为地主成份,村干部来抄家,把族谱等其他物件烧了。”

 

时间:2011年3月22日。

 

地点: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开底屋屯。

 

口述者:林建忠。

 

    口述者历史背景:林建忠,男,1937年出生,今年74岁,和社村红背岭屯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任过和社大队支书。

 

     我电话采访老支书林建忠,林建忠对我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有太平天国史学家三人到开底屋屯朱榕畲【又叫上高畲、新村;林朱榕是老支书的祖父,名叫林肇南】考察调查,并问我:‘太平天国将军林凤祥是不是在你们这里出生?生前留有什么痕迹和物件?留有大关刀没有(林凤祥少时喜欢习武,而大庙角屯林姓历来有习武、耍功夫的传统习惯,解放前还设有拳房。林宗邦第五代裔孙林奕才至今还保存有太平天国时期挑子一把)?’

 

时间:2011年3月22日。

 


地点:桂平市区。

 

口述者:林左钊。

 

    口述者历史背景:林左钊,男,1962年出生,今年50岁,和社村开底屋屯人,现在祥浩会计师事务所贵港办事处工作。

 


    口述内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在南木、金田读高中的时候。有一年冬天的晚上,大兵公(林建华)、林发喜、七叔(林建章)和我父亲(林建昌)几人在我家点煤油灯堆竹根头烤火聊天。说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之事,我曾插嘴说道:‘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声势浩大、轰轰烈烈,金田离我们和社村不远,难道我们和社村就没有什么英雄人物出现过吗?’大兵公答道:‘谁说没有?太平天国将军林凤祥就是我们和社新村的。”

 


    据另一位林姓村民说:“为了考察调查林凤祥将军的籍贯和早期历史,我们大庙角屯曾经来了几帮人:上世纪五十年代(1954年),来过一帮人,共有三个人,由合作社社长林建华带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听有的村民说,是1983年),也来过一帮人,共有十多个人,由大队干部林益太带来;第三帮人,就是你们《和社村志》采编组和市史志办的人了。第一、二帮人来调查,我们都不敢说林凤祥是自己屯的人,还反说林凤祥是贵港那边的人;由于你和志钊是本村人,所以我们才对你们说真话。林凤祥将军籍贯是我们大庙角屯人,很多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这件事。”

 


    清明节那天,我回老家和社村扫墓,顺便采访了几个口述者。

 

时间:2011年4月5 日,清明节。

 

    地点:桂平市南木镇和社圩边社公儿岭镇龙社坛附近。当时,林万宇正在自己的祖坟扫墓。

 

口述者:林万宇。

 

    口述者历史背景:林万宇,男,1952年出生,今年60岁,和社村大庙角屯人,是林本荣的大子,现在广东省顺德市茶楼打工。清明节这几天,回乡扫墓。

 

 

    我采访了林万宇,我对他说:“万宇:这段时间我正在调查考证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籍贯,并准备写一篇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章,希望得到你的帮助。”我又对他说:“有关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事迹你听父亲说过吗?”林万宇答道:“我二、三十岁的时候,博物馆曾经有人来过我们村调查林凤祥将军的祖坟。他们翻开书本对我父亲说:‘书本上写有林凤祥将军有两座祖坟,有一座在后背岭,还有一座在和社圩边,你知道在那个位置吗?’听老一辈的人说,码头口曾经驻扎过太平军。”我又对他说:“林凤祥的祖屋你听说过吗?”林万宇答道:“听说过,林凤祥的祖屋是用灰沙混泥土舂出来的,很坚硬,雨淋不倒。”我又问他:“你父亲那年去世?享年几岁?”林万宇答道:“父亲是1997年去世的,享年69岁。”

 

时间:2011年4月5 日,清明节。

 

    地点: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后背岭。当时,林华新正在自己的祖坟扫墓。

 

口述者:林华新。

 

    口述者历史背景:林华新,男, 1936年出生,今年76岁,和社村大庙角屯人,退休教师,退休前是南木一中教师,也曾经是我读高中时的老师,现已跟随儿子在南宁市定居。其父叫林日新,喜欢唱动师、打拳、耍功夫,曾当过民国时期和社乡公所乡警。

 

     我采访了林华新,我对林华新说:“林老师,十多年不见过你了,今天回家扫墓哦!我现在准备写一篇有关太平天国将军林凤祥的文章,你知道林凤祥的事情吗?”林老师说:“听说过一点点,都是零零碎碎的。因为1958年我就已经外出做教师,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

 


二、根据金田界垌村《林氏族谱》和南渌和社村《林氏族谱》的记载。

 


         1983年,“两位林姓的长者到金田起义地址参观,我们向他俩打听林氏族谱的事,两位长者当即告诉我们:界垌村(金田村附近的一个村庄)林仕新有《林氏族谱》。我们马上赶到界垌村林仕新家,看到了这部《林氏族谱》。这部《林氏族谱》共五卷(即五册),内有《桂平和社林氏世系图》,封面已毁,毛笔抄写,纸张为带黄色的有光纸。为该氏的十七世嗣孙宜煊编修。

 


     这部《林氏族谱》,从初迁始祖谦承起,代代相承地记到二十世五房止。还专门辑述了界垌村的林氏世系。从中可以查出林凤翔的名字,还可一目了然地见到林凤翔的世系。兹按《桂平和社林氏世系图》将其世系介绍如下:

 


     始迁祖谦承,谦承生二世祖姿睿,姿睿生三世祖培如、深如、茂如、官如,茂如生四世祖萃华、德赉、有实,德赉生五世祖大中,大中生六世祖廷赞、廷弼、廷迁、志汉,廷迁生七世祖大节,大节生八世祖相基,相基生九世祖振之、性之、贯之,性之生十世祖春明,春明生十一世祖子信、子韬、子祯、子舒,子祯生十二世祖端服、怀服、尧服、朝服,怀服生十三世祖契臣、宰臣、泰臣、际如,契臣生十四世祖健姿、柏南、广姿,柏南生十五世祖兑高、震高、恒高、巽高,震高生十六世祖正材、浩材、滈材、瀛材,浩材生十七世祖成义、守义、显义、循义,守义生十八世祖凤飏 、凤志、凤翔,显义无子,以守义子凤翔继之。

 


    从《桂平和社林氏世系图》可以得知:林凤翔的生父是守义;林凤祥三兄弟;林凤翔曾过继给其伯父显义。

 

《林氏族谱》卷五第七、八页(按,页码原来没有编,此为笔者编)上写:显义,浩材公长子,娶叶氏,继子凤翔。葬后背岭。

 

    守义,浩材公次子,娶朱村朱氏,生三子,凤翔、凤志、凤飏。凤翔出继显义,凤飏出继循义。

 

     循义,浩材公三子,娶谢氏,继子凤翔(按,这里当是写错)。

 

同卷第二十九、三十页写:


凤翔,显义继子。


凤志,守义次子,娶龙窟钟氏。


凤飏,循义继子。

 

     从这,我们又知道,林凤翔是守义的长子,未婚;凤志居二,已婚;凤飏居三,过继循义。以上便是这部《林氏族谱》有关林凤翔的全部记载。”(引自载在1984年《桂平文史资料》第40~43页黄培棋所撰的《林凤祥籍贯新证》原文)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南渌和社村林本荣家中旧的《林氏族谱》曾经记载过和社村大庙角屯林姓有五人参加太平军,五人之中包括林凤祥将军。可惜的是,土改后由于林本荣被划为地主成份,村干部来抄家,把族谱等其他物件烧了。

 

     三、根据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本人在《林凤祥供词》中对自己籍贯和早期历史的坦承和我们《和社村志》采编组的调查考证,以及明清档案专家、清史专家、研究馆员秦国经《林凤祥籍贯新证》的论证。

 

     林凤祥本人在《林凤祥供词》中坦承自己是:“广西桂平县人,在本县新村居住”。我们和社村林姓聚居地开底屋屯就有一个新村。

 

     根据1983年时任桂平县博物馆馆长黄培棋考证,桂平全县共有二十多个新村。唯有找出这个 “既有林姓聚居;又有族谱记载林凤祥名字,并且符合道光年间出生;还有当地有林凤祥将军故事传说;更有林凤祥有关的物证”的新村,林凤祥的籍贯才能得到确认。

 

     根据和社村开底屋屯林建华、林奕发、林奕才口述和我们的考证,和社村林姓聚居地也有一个新村。和社村这个新村,不但是林姓聚居地,而且族谱记载有林凤祥,并且符合道光年间出生,当地还有林凤祥将军故事传说。

 


     林建华对黄培棋说:“和社是大名,实际分为(开)底屋、红背岭、大庙角、三棵榕、大塘岭、冯圣庙角(后叫庙坪)、新村等村。我们原来就是在新村住的,后来搬到蕉畲,再到岭儿脚住。”

 


    林奕发对黄培棋说:“新村的屋场约有两亩阔。旧(去)年,我还挖得几十砖。放在天井上的门墩,就是从哪里抬回来的。”

 

 

    林建华对黄培棋说:“我的公太太叫美材,公太叫宗邦,亚公叫昭绪,父亲叫逢善。”林建华又说:“我七叔逢时1966年死,寿74岁。在世时,经常和我们说林凤翔。那时,我没有入耳,记不得了。这里也没有林凤翔这支人了。我宗邦公也跟去,回来后,迫于形势,吞金死了。”林建华还说:“我最记得稳的,就是见过我的叔父逢臣用太平天国的铜钱做裤带扣。1966年,我起新屋时,用七枚大的太平天国铜钱做成七星拱月的钱牌在屋梁上……”

 

 

     林奕才(男,今年72岁,1940年出生,和社村开底屋屯人,退休教师,退休前为南木三中教师,现在桂平市区定居)对我讲述了和社村林姓聚居地新村的来由:“新村原指地处开底屋屯的上高畲,后来泛指整个开底屋屯。开底屋林姓始祖兆君公属广东高明市范洲乡龙湾村(根据金田界垌村林仕新家藏《林氏族谱》记载,应为高要县范州村簕竹坑)谦承公世系,是谦承公第十四世孙敦仁公之第三子。

 

     兆君公先时在广东已有妻儿,长子作楫,次子作拼;后来到广西桂平县崇姜里和社圩做药材生意,寄住在和社村三棵木(三棵木为地名,地处大庙角屯与吨头屯、后背岭屯三叉路口附近,原来此地有三棵大榕树,故名三棵木或三棵榕。

 

     几十年前,三棵榕树枯死后,三棵木这个地名渐被村民淡忘,此地归入大庙角屯管辖)林姓兄弟家中,林姓兄弟从广东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已经有几代了。兆君公想在三棵木安家,三棵木兄弟对兆君公说:‘兄弟,此地人拥地窄,如果你确实想在和社村安家的话,那你就搬到开(外)底去住吧!’


    后来,兆君公果然搬到开(外)底去住。经过多年垦荒成熟、开辟田亩。后来又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到孙代,共有四孙:均邦、宗邦、志邦、仕邦。四孙长大成人后,各自建有房屋,成家立业,渐成村落,谓之新村。新村附近有一大塘(现属庙坪屯村民小组管辖),叫新村塘。由于新村塘地处新村的面先(前),故当地人又叫新村塘为新先塘。由于先和鲜谐音,后来又将新先塘雅化为新鲜塘。

 

     听老辈人说:兆君公病故时,遗属根据其临终遗嘱,将其遗体装进棺木抬到黎冲塘,通过帆船运回肇庆府高要县老家与先他而去的结发妻子合葬,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开底屋屯林姓毎年清明拜祭众山时,只有太婆山拜,没有太公山拜。”

 

 


     明清档案专家、清史专家、研究馆员秦国经《林凤祥籍贯新证》的论证:“《林凤祥供词》的发现,给我们解决林凤祥的籍贯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新证据。《供词》中讲,林凤祥‘系广西桂平县人,在本县新村居住’。这个事实是可信的,而且还有许多材料,可以佐证。

 


    如半窝居士撰《粤寇起事纪实》载:‘林系桂平县人,在浔州城中设肆买卜,因唆讼犯罪,避入金田。’(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一册)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载;‘林凤祥,伪天官副丞相,广西浔州人。’(见《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第四册)其它民国九年刊印的《桂平县志》、民国时修《贵县志》、光绪《浔洲府志》都记载林凤祥是浔州人。

 

……

 

     对于各种材料,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看它是否符合历史实际。我认为说林凤祥是武鸣人或揭阳人的看法,不但缺乏有力的证据,而且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有些材料本身也有些矛盾。例如吕集义同志根据《三界庙丁碑》上刻‘林凤翔’三字,而断定林凤祥的名字应为‘林凤翔’。

 


      查阅所有清代档案及方略、笔记等,都未发现把林凤祥写为‘林凤翔’。而林凤祥自己写的禀报则用 ‘林凤祥’三字。(见《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关于报告北伐战绩的禀文》,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三界庙丁碑》上刻的林凤翔,很可能是音同,而并非太平天国将领的林凤祥,另外,吕集义同志判断林凤翔参加金田起义时,已是近六十岁的老人了,这与历史事实不符。据《供词》载,他於咸丰元年秋天,在永安参加了太平军,当时年龄刚廿七岁,正是由于他年轻力壮,作战英勇,所以屡建殊功,历任要职,他从金田打到南京。

 

     在攻取南京的战斗中,他首先登上仪凤门。以后又长驱北伐,在孤军深入,清军重重围攻的情况下,仍然率领北伐军坚持战斗达两年多之久。他忍受着北方的严寒,常在冰天雪地中实行夜间急行军,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他在连镇被围困进,曾帮头扒越濠沟,平毁濠墙,领兵突围。(见《宫中朱批奏折,僧格林沁奏折》)连僧格林沁也称他‘强悍异常’,象这样冲锋陷阵,身先土卒,奋勇杀敌,很难想象是一位六十多岁老人所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那种认为金田起义时,林凤祥已是近六十岁老人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而《供词》中所说‘年三十一岁’,是不可能冒充的,从而,吕集义等同志还根据现在武鸣县大多数是僮族的事实,来推断林凤祥是僮族人,也是不可靠的。

 


     蔡起贤等同志认为林凤祥是揭阳人所提供的材料,同样缺乏有力的证据。蔡文虽然据《林氏族谱》罗列了林凤祥家族从宋末到清道光十几代的谱系。但是对林凤祥的年龄、履历及参加太平军的时间、地点,却避而不录不谈。文中只节录了《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传》中的一句话:‘金田起义,广闻之忧卒。’他父亲林广为什么‘忧卒’呢?文中并未说明。这就使人惑疑这些材料的可靠性。

 

     蔡文还说:‘林联芳抗日战争时还健在,他还说太平军起义后他的祖父秀中曾到军中找林凤祥,每餐吃饭,都有鼓吹助餐,这和俞功懋《控穴纪略》的记载完全相同,民间口传材料,也很可作史料的佐证。秀中回家时,凤祥还给他战袍战裙各一领,太平天国钱币三十二枚,作为纪念。’这些传说材料,不足为凭。

 

    仅就林凤祥军中‘每餐吃饭,都有鼓吹助餐,一事来说,我从未看到这样的材料。相反,在档案中曾看到林凤祥部队在连镇被围时,因弹尽粮绝,曾经宰杀战马为食,战马吃完后,又用黑豆充饥;黑豆吃完后,就吃草根树皮,(见《宫中朱批奏折,太平天国项》)即使在平时不打仗的情况下,也未见过有‘鼓吹助餐’的记载。这些传说材料是不可信的,更不能拿来证明林凤祥的籍贯和身世。

 


     综上所述,我认为《供词》所述事实,是可靠的。他的籍贯,应是广西桂平县新村人”

 

四、根据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历史上有习武的传统习惯。

 

     2011年3月27日,我们《和社村志》采编组一行三人到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旧圩岭屯采访了黎发祥(男,1924年出生,今年88岁,和社村旧圩岭屯人。其父叫黎达祯,是和社村第一届农会主任)。

 


     黎发祥对我们说:“和社村历来有打拳、耍功夫的习武传统习惯。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9月起,县以下改里为区,撤销各里团局,区乡(镇)村设公所。乡下设村、甲。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和社设乡,属金田区,管辖和社、和市、黑石、山塘、渡头、山峡、南山、黎村、古楞、三鼎、新宁、流岭(流澜至长塘岭)、长清。

 

     乡公所所在地设在和社圩,设有乡长(谢尧忠、马道琨、唐卫权、谭建章、吴文林、刘炳忠、杨苑做过乡长)一人、副乡长一人、文书一人、乡警(林日新、甘晓忠做过乡警)三到四人。和社村一分为二:以大庙角屯谭屋为界,以北有老社坛设和社村(黎卓英、李启文、李泽泉做过村长),管辖万福甲(现在的吨头屯,吨头屯人梅玉堂做过甲长)、万利甲(现在的大田头屯、木塘岭屯、旧圩岭屯、后背岭屯、刘屋屯,李合生、梅成英、李春华、李序东做过甲长);以南包括大庙角屯,有一集市设和市村(林育才、林达尊做过村长),管辖镇龙甲(现在的和社圩、庙坪屯一部份,庙坪屯人何信昭做过甲长)、常隆甲(现在的大庙角屯、大塘岭屯、红背岭屯、石辣桥屯、庙坪屯一部份,林中贤、黄国辉当过甲长)。

 


     每一社坛设一甲,每甲设一甲长。两村合并一起在大庙办公,当时山塘人谭安洲两兄弟分别担任两村的村长(谭安洲任和社村长,谭安华任和市村长。两兄弟住在大庙角屯谭屋),村公所设村长一人、副村长一人、文书一人。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两村又合并为和社村。

 

 


    当时,每村都设有几个拳房(俗称武馆),每屯都有自己的拳房,请人教打拳、耍功夫。大庙角屯林屋设有一个拳房,庙坪屯何屋设有一个拳房,吨头屯梅屋设有一个拳房,木塘岭屯李屋设有一个拳房,旧圩岭屯黎屋设有一个拳房。拳房一般设在有名望的富裕人家,教人打拳、耍功夫。每逢节日或有喜事,拳房都要组织人马敲锣打鼓、舞狮子,前往贺喜献技助兴,看谁功夫厉害。如果拳术、功夫厉害的,观众会大声喝彩;否则,观众是不会买账的,以后学打拳、耍功夫也不会找你。”

 

 

     2011年4月5日下午,我送《太平军将领林凤祥被凌迟处死的照片》到桂平市现在人家小区给林泉新。当时,林泉新到堂侄林海辉处借宿,准备明天返回梧州。我又顺便向他询问了过去和社村拳房的事情。林泉新对我说:“解放前,我们村代代都设有拳房。

 


     听我父亲说,我的高祖父林登凤,又叫林起凤,是清嘉庆、道光年间的文武状元。文的方面:曾经为清道光二十年重修的宾山寺寺门题匾,并为《重修宾山寺碑记》薰沐书丹。武的方面:到桂林考武举,要耍大刀。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抓刀不牢,大刀甩手掉落地底。高祖父急中生智,一脚踩下大刀,并顺势用脚将大刀一挑,大刀腾然飞起,顺手一接,抓牢大刀,继续舞多几个套路,直至考试完毕。考试结束,监考官见我高祖父反应敏捷,竟将差点落榜的他评为第一名。并得过武魁牌匾回来。”

 


     2011年4月9日下午,我们在桂平市城区采访了曹梓荣(男,1932年出生,今年80岁,桂平市南木镇和社村庙坪屯人,退休干部,退休前为桂平市饲料厂厂长、桂平市饲料公司经理,现在桂平市区定居),提到拳房的事情,曹梓荣对我们说:“我们庙坪屯何屋设有一个拳房,何金源曾做过拳房的拳师。义务教人学打拳、耍功夫。先学扎马步等基本功,再学出拳、打拳,之后再学刀棍。

 

     每到冬闲季节入夜的时候,就可以听到‘嘚嘚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锵锵锵锵’欢快的锣鼓声,就可以见到三三两两吃完饭之后无事可做的村民踩着锣鼓的节拍结伴而来,前往拳房聊着天看打拳凑热闹。练拳之中打锣鼓,锣鼓声中拳脚飞。每年正月十五宾山寺庙会日,四面八方的村民成群结队,舞龙舞狮,敲锣打鼓,汇集到这里参加庙会。

 


    单是我们村就有十几堂狮队舞到宾山寺。比较出名的狮队有:大庙角狮队、庙坪狮队、吨头狮队、旧圩岭狮队、木塘岭狮队、红背岭狮队、开底屋狮队等等。”

 


       2011年4月16日上午,我们下乡采访了李合尧(1944年出生,男,今年68岁,木塘岭屯人。退伍军人,1979年曾参加过抗越自卫还击战,并荣立三等功,退休前为桂平市粮食局车船队司机),李合尧对我们讲述了木塘岭拳房的事情。

 

    李合尧说:“我的伯爷李绍康曾做过功夫头(俗称拳师),教人打拳、耍功夫。想学打拳的人,一定要有拳德,师傅才会教他。比如,师傅打他一巴掌,他还咪咪笑,这种人才孺子可教也。我十五岁时就跟伯爷学打拳、耍功夫。说到刀棍,在这么多棍法中,南风扫地没用,破头棍也没用,只有八卦棍法最有用。在八卦棍法中,“曳曳曳”“嘀嘀嘀”,出其不意,防不胜防。

 

     我们木塘岭屯还有几个女将会舞狮。她们舞狮舞得很有章法,从远处看,你根本不知道舞狮者是女的。‘咚咚锵’‘咚咚锵’‘嘚咚锵锵咚咚锵’‘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在欢快的锣鼓声中,观众会体会到舞狮、打拳的乐趣。拳房里一般设有:旗杆、狮头、锣鼓、长棍、大刀、双刀、长矛、三叉耙头、标枪、红缨枪、飞砣等打击乐器及其他习武用具。”

 

     2011年4月16日下午,我们下乡采访了何信宏(1934年出生,男,今年78岁,庙坪屯人。退休干部),他对我们讲述了庙坪屯拳房的事情。何信宏说:“我们何屋的拳房打拳也很出名。1950年正月十五在宾山寺庙会比武中,拳师何信源将东塔人拳师吴开卷打得眼角流血,挂彩离去。”

 


     五、根据大庙角屯村民尚武成风、民风彪悍的习俗和林本荣家族的人种高大、生性刚烈、面部相貌与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体格、生性和相貌惊人的相似。

 


     根据多位林姓村民口传:林本荣的祖父林中贤,生性刚烈,曾当过林氏家族族头,同屯有一户朱姓人家,主人叫朱元章,由于违反乡规民约,并在林族中犯了大错,被常隆甲长、林姓族头林中贤吊在三棵木(三棵木系指三棵榕树,地处吨头屯鱼花塘边附近,几十年前已经枯死)下被活活打死,故民间流传有“中贤打死皇帝(本屯人朱元章与明朝皇帝朱元璋同名同姓谐音)”之说。

 


     2011年3月31日晚上9点,我电话采访了林旭新。林旭新对我说:“和社村这么多拳房中,大庙角屯林屋的拳房功夫最厉害。听我父亲说:‘解放前,大庙角屯林屋的拳房,曾拉队到南木圩新村儿屯帮黄姓亲戚打跤(打架),名震一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春节期间,我们族中还有青年自带武术节目参加大队组织的春节文艺表演。”

 


0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六 [下一篇]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