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近日在桂平大塘城遗址发掘出一件大型石斧毛坯。这是迄今为止广西发现的最大石斧毛坯,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礼器制作提供了珍贵材料。同时,桂东地区新的原始文化被发现。
这块毛坯已经初具石斧形状,长18厘米,刃口宽13厘米,重约9公斤。据广西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介绍,一般的石斧都是一手可握,这样沉重的“大家伙”显然不是作为生产工具,而是可能用作祭祀礼器。
在这块石斧毛坯的出土现场,还发现了121个柱洞,考古人员正准备进一步扩方发掘,以研究柱洞和房址之间的关系,搞清楚远古先民在此居住和活动的情况。
此外,在距离大塘城遗址不远的长冲根遗址,还出土了上万件陶器和石制品,显现出与广西其他同时期遗址的较大不同,是桂东地区的“失落文明”。
长冲根遗址位于两户民宅之间的狭长地带,民宅主人祖辈称这块地为“石头地”,因为刨下去经常刨到石块,没想到这里竟是古人类的石器加工场。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出石锤、砺石、石砧等,却不见其他地方常见的石凿和研磨器,说明这里的石器加工自有一套方法。
从长冲根出土的陶器看,陶器类型比较单一,都是圜底高领的釜或罐,不见三足器和圈足器,纹饰也只有绳纹或篮纹,制作粗糙,表现出原始性,属于桂东地区较早期的遗址,是浔江流域原始文化的代表。
考古专家推测,长冲根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000年,当时浔江河畔的先民以捕捞、狩猎、采集为生。其出土遗物有别于广西其他地区,未为考古学者所认知,属于新发现的原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