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发布首页信息 | 桂平生活网DM广告网络版 | 分类信息

TOP

毛泽东为什么垂青大藤峡
[ 录入者:天涯海角 | 时间:2009-06-02 12:16:04 | 作者: | 来源: ]

   1974年.广西干部岑云端等到北京看望毛泽东主席,交谈中提到大藤峡,毛泽东信手用铅笔在白纸上写下“大藤峡”三字,岑云端看后把这张纸珍藏起来。毛泽东主席一生没有到过大藤峡,为什么却对大藤峡情有独钟呢?这其中有着不为众人所知的秘密。

 

毛泽东手书“大藤峡”

 

 

大藤峡 

 

 

   明代洪武至天启年间,在贵港大藤峡爆发了由侯大狗等领导的大藤峡瑶民起义。起义军前赴后继,坚持斗争了200多年。他们“隳城杀吏”、“劫库放囚”,沉重打击了明王朝的统治,迫使明王朝实行“改土归流”和其它有利于解决生产力的政策,在我国农民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侯大狗领导的大藤峡瑶民起义之所以能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地方与明王朝抗争这么久,原因之一就是侯大狗在长期的战争中形成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游击战术,即“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兵来我去,兵去我还”的灵活机动游击战术。大藤峡瑶民以这种游击战术,在莽莽苍苍的大山中神出鬼没,与明王朝官兵周旋斗争。侯大狗等大藤峡瑶民起义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一条就是没有坚持使用游击战术,采取单纯的军事防御战术导致的。 

    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曾点评过包括《明史》在内的二十四史,自然对先后长达200多年的大藤峡瑶民起义史了如指掌,对瑶民首领侯大狗的游击战术也十分清楚。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红军利用井冈山独特的地理环境,灵活运用毛泽东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游击战术,五次打败数倍于自己力拿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反“围剿“辉煌战绩。后来。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者的错误指挥,主张红军与国民党军队阵地对战,结果使红军连吃败仗,损失惨重,为保存力量,红军被逼进入战略防御,进行25000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才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通过比较这两个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其背景、运用的战术、所取得的结果都惊人的相似!我们不敢肯定毛泽东的游击战术一定是在侯大狗的游击战术上发展而来的,但是这两种战术之间至少有着那么多的相同点,而且侯大狗所处的年代比毛泽东早了几百年,《明史》又是毛泽东曾详读并评点过的史书,毛主席对贵港大藤峡这个地方印象深刻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一聊到大藤峡,手书“大藤峡”三字便是情理中的事了。

 

 

 

78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烈雨罡风起此间--大藤峡纪事 [下一篇]关于日寇占领桂平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