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桂平市麻垌镇两保中心小学马坪表分校梁钦荣老师
麻垌镇中心小学 黎章群
一天的坚守不难,一年的坚守也不难,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却很难,但一个30年来独自一人撑起一所边远山区的学校。他,做到了! ——题记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麻垌镇东南11公里处的边缘地区上有一间麻垌镇属小学的教学点——两堡中心小学马坪表分校,那里地处偏僻、没有固定电话,手机信号也难接收到。就是在这样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方有16个孩子在那里上学,分别是四年级9个、二年级6个学生。而在这个条件艰苦的学校里任教的只有一位教师,他一个人负责了整个校点的所有工作!他就是梁钦荣
老师。梁
老师1983年2月参加工作就一直没离开过这里,到现在已整整度过了30个年头。
一、扎根山区, 为集资建校而默默奉献
1983年,梁老师刚到马坪表分校时,那里只有一间36多平方米的黄泥巴墙教室和一间10来平方米的破旧办公室。房顶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教室里的“书桌”就是几条破旧的大板凳。当时麻垌镇教委办安排过几位老师来,但每位老师来到看见这样的情况后马上要求调离,这样学校也停课了半个学期了。这时刚刚两年高考都落榜的梁钦荣望着像废墟一样空荡荡的校园,仔细想想,如果继续这样下去,47个孩子怎么办?于是他接受了麻垌镇梁村马坪表屯人民的请求,当上了马坪表分校的代课教师。
梁
老师每天看着孩子们要趴到大板凳上艰难地写字,没有书桌怎么行?他走访了村长,请求村委给一些杉木作为修理校舍和课桌的原料。村长被他的精神和行为感动,爽快的答应了!梁老师得到了杉木后用20天放学后的时间为孩子们修了24套全新的书桌。
2011年,梁老师看到破旧的教室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怎么办?梁老师彻夜难眠,他心里想的是学生那一双双渴望的目光,是家长那殷切的希望……他萌发了一个念头:要把原来的泥巴墙教室改成水泥楼房。大家都说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但他决心非常坚定。就这样,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一边正常的上班、一边利用下班时间到村里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们集资建校,他那忙碌的身影遍布了村子的每个角落。山区群众非常爱戴梁老师,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在各方力量的配合下,工程终于动工了!他白天上课,晚上整理建校的账目和群众参加劳动的工日情况,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经常忙到深夜。两年多来,几乎没有午休过,更没有双休日。中午放学后,他总是到工地走走看,帮助群众抬沙石、水泥,清点记录建筑材料情况,有时还没来得及回到家吃饭,上课时间就要到了,他随便吃了一点群众装来的稀饭来充饥,便立即跑去上课,放晚学了,他也常忙到天黑才回到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艰辛,一间50多平方米的简易教室终于建成了!
有了教学楼,可是梁老师还没有满足,教室还没有刮白,学校围墙没有,于是他继续一边正常的上班、一边利用下班时间到村里挨家挨户地动员村民们集资,他还带头捐款三百元来装修学校。放学时间经常帮群众搬运水泥、石灰、沙等原料,刮白了教室,修好了校园围墙和排水沟,终于建好了一个像样的分校了!此时,他笑了,学生高兴地合不拢嘴了,村民们也乐了。
二、倾心注爱,情系山区,只为孩子未来
山区环境恶劣,整个教学点的几十户人家分散在几个山头,大部分学生上学都要经过险峻的山路,路间经常有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未有过完整的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梁老师每天都送孩子过了最险峻的山路后才能安心回家。有一次下午放学时下大雨,梁老师先把离家较近的孩子送回家,再带其他孩子手拉着手,在泥泞崎岖的山路上一爬一滑,跌倒了又起来,爬了一个又一个山坡,几经折腾,终于把孩子们全都送回了家。天黑了,梁
老师才拖着筋疲力尽的身子独自一人走上回家的路……。在梁老师三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下,学校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三、舍身忘我,无私奉献
30年,他远离城镇的繁华,扎根山区;30年,他一个人守着一所学校,情系山区。30年的风风雨雨把他的青春、他的爱全部融化在这山区里。由于长年积劳成疾,2010年7月暑假期间,发高烧,梁老师住进医院检查。报告结果是已患了多年的“甲亢”,白血球低得可怜,不到正常血的五分之一。这样在暑假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出院后医生叮嘱要休息两个月才能上班。他拿着医院的证明去中心校请假,一边去一边想,刚开学,怎么放得下那群孩子?想着、想着还没到中心校就走回来了,他家人见状后纷纷劝说,他不顾家人劝说跑回了学校继续上课,这样一直坚持到现在没有请过一天的假。由于长期疾病,他身体变得虚弱了,经常出现头晕目眩的现象,但他却从未把它当回事,一心扑在教学上。有一次竟晕倒在学校,幸好学生及时发现,叫来大人……当他身体稍好点后又走上了心爱的讲台。家长们得知梁老师这种舍身忘我的动人事迹后,无不为之动情!
他就是这样30年如一日地让满腔热血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年华,30年如一日地把自己无私的爱,洒在了山区,播进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田。
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托起孩子的未来
30年来梁老师一直独自在这所偏僻的教学点任教,最多时候一个人面对56个参差不齐的孩子,经常一个人上40-50多人,3个年级的复式班教学。担子之重,责任之大、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坚定了他献身事业的决心;家长们的信任,鼓舞了他战胜困难的斗志。他一心希望山区的孩子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他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口源源不断的活水井。即使没什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也难不倒他那“颗”追求专业发展的心。他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订购教育教学的书刊,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思考,并运用于实践。为了提高复式班的教学效率,他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认知能力,深入研究,尝试过多种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年的复式班教学实践让他认识到:任何事情,只要克服困难,努力去探索、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能从中获得经验,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他还勤于笔耕,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记录下来,发表了《山区复式班教学的尝试》和《如何提高复式班的教学质量》论文。在艰苦的条件,磨练了他的毅力;环境的恶劣,锻炼了他的意志;教育的责任,增添了他无穷的力量;30年来每期全镇统考他所教的学生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秀率都是排在全镇前列。多次获得桂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他在这所分校里任教到现在已有14届学生毕业,其中在这些学生中有梁勇活同学考上南开大学研究生(已毕业工作),像梁钦文等21名同学考上大学,有8名学生考上了浔州高中。
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得到理解,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梁老师一如既往地在那个伴随了他30年的山区默默地耕耘着,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30年来一个人撑起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与众不同的山区教育篇章,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山区的花朵,用自己的智慧托播种着山区的希望,这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好老师!
(责任编辑李毓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