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凤翔籍贯的调查报告
黄培棋
由于太平天国没有记述林凤翔的籍贯,在发现的诸王自述中,也没有说林凤翔是什么地方人,致使史家仅能根据有关的史料、调查,作出种种的推论。自故宫明清档案部秦国经同志发表《从新发现的太平天国北伐史料看林凤祥的籍贯、身世及履历》,公布了《林凤祥供词》,明确了林凤祥是“广西桂平县人,在本县新村居住”。为了有助于史学界的研究,现将收集、调查得到的资料整理汇报于下:
一、《林氏族谱》得来和有关记载林凤翔的情况
一个偶然的机会,桂平文管会在界洞村(金田村附近的一个村庄)林仕新家得到《林氏族谱》。这部《林氏族谱》共五卷(即五册),每卷长22厘米,宽12厘米,没有封面,毛笔抄写,内夹一张长54厘米的《桂平和社林氏世系图》,纸均为带黄色的有光纸。首页是序言,序言末有“道光二十四年岁次甲辰仲冬吉旦十七世嗣孙宜炬谨识”字样。
这部《林氏族谱》,从由广东迁来的初迁始祖谦承起,代代相承地记到二十世五房止。与此同时,还专门辑录了界洞村的林氏世系。
在《桂平和社林氏世系图》中,赫然有林凤翔的名字。是十八世孙。林凤翔的亲生父是守义,林凤翔有三兄弟,林凤翔曾过继给显义。
《林氏族谱》卷五第七、八页(按,页码原来没有,此为培棋编)写:
显义,汉材公长子,娶叶氏,继子凤翔。葬后背岭。
守义,汉材公次子,娶朱村朱氏,生三子、
凤翔、凤志、凤飏。凤翔出继显义,凤飏出继循义。
循义,汉材公三子,娶谢氏。继子凤翔(按,这里当是写错。)
同卷第二十九、三十页写;
凤翔,显义继子。
凤志,守义次子,娶龙窟钟氏。
凤飏,循义继子。
从这,我们又知道,林凤翔是守义的长子,没有结婚。凤志居二,已婚,凤居三,过继给循义。
二、口碑和调查情况
为了核对林凤翔的籍贯,桂平文管会有关同志曾作过调查。这次调查,我们重点到和社。和社,有清一代,属羌里管辖(现属南木公社),与宣二(即今金田公社)为邻。
在和社,我们走访的人是:林建华(67岁)、林本荣(50岁)、林志新(52岁)、林奕发(42岁)等社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林建华社员与林凤翔同属长房的近属。现在就先介绍林建华的世系。
林建华说:“我的公太太叫美材,公太叫宗邦,亚公叫昭绪,父亲叫逢善。”
我们根据林建华的口述,查对这部《林氏族谱》,确实找到了其世系。
初迁祖谦承—[二世] 姿睿—[三世] 茂如—[四世] 德赉—[五世] 大中—[六世] 廷迁—[七世] 大节—[八世] 相基—[九世] 性之—[十世]春明—[十一世] 子祯—舒—[十二世]怀服—[十三世]契臣—[十四世]柏楠—[十五世] 震高—显服—绍君—敦仁—时异—[十六世] 汉材—[十七世] 显义—[十八世]凤翔(继)
—美材 守义—凤翔
| 凤志
| 凤飏
| 循义—凤翔(继)
| ——宗邦——昭绪——[十九世] 逢善——[二十世] 建华
(注:十九世逢善、二十世建华二人族谱未列)
林建华又说:“我七叔逢时1966年死,寿74岁。在世时,经常和我们说林凤翔。那时,我没有入耳,记不得了。这里也没有林凤翔这支人了。我宗邦公也跟去,回来后,迫于形势,吞金死了。”
林建华这条口碑,虽则谈到林凤翔不多,可它还是佐证了林凤翔是当地人。
林建华又说:“和社是大名,实际和社里分开底屋、红背岭、大庙角、大塘岭、冯圣庙角、新村等。我原来就是在新村住的,后来我才搬到蕉畲,再搬到岭儿脚住。”
为了慎重,我们与林建华去看原新村的屋地。原新村的屋地,现在种竹,墙脚基本被挖掉,地面散见瓦砾。这个新村,实际就是与现在林建华的住房同处于一个小丘陵上。只不过因林建华他们在丘陵的脚下另建房舍,另叫岭儿脚罢了。
再有,林建华、林志新还有一口碑,我觉得有助于探索久寓浔州的半窝居士在《粤寇起事记实》中说:“林(即林凤翔)系桂平县人,在浔州城设肆卖卜。因唆讼犯罪,避入金田。”的资料来源。因此,一并录于下:
林建华说:“美材公在桂平五甲街开苏行、平码,铺号叫顺昌隆。”
林志新说:“桂平城姑婆塘之北建有林氏宗祠,每年三月十九日分姑婆肉。民国时,林明秋将宗祠卖掉。”
三、结 论
综合这方面的材料可以作出如下结论:这部《林氏族谱》的林凤翔是太平军北伐将领的林凤祥。理由:
(一)《林凤祥供词》说:“他系广西桂平县人,在本县新村居住。”半窝居士著的《粤寇起事记实》写:“林(即林凤翔)系桂平县人。”这部《林氏族谱》的林凤翔不但是桂平县人,而且就在和社新村住。现在林凤翔同房的后人林建华就居住在那一范围内。所以,这部《林氏族谱》的林凤翔与《林凤祥供词》的林凤祥,不但所在的县分相同,而且所在的村庄相同。
(二)《林凤祥供词》写:“我并未结婚”,与这部《林氏族谱》没有记林凤翔结婚一致。
(三)《林氏族谱》的林凤翔虽然是用这个“翔”,但这并不能否定他是太平军北伐将领的林凤祥。因为,太平军北伐将领的林凤祥也有写“翔”的。如《林凤翔李开芳吉文元朱锡锟回覆北伐战况上北王韦昌辉禀报》就这样写:“小卑职林凤翔、李开芳、吉文元、朱锡锟等回覆禀报后护右副军师北王六千岁千千岁殿下”。由此可证:这部《林氏族谱》的林凤翔与太平军北伐将领的林凤祥姓名全同。林凤翔的“翔”,只能是林凤翔最早使用的字。而太平军北伐将领林凤祥有时所使用的“祥”字,是后来兼用的,并没有包含特殊的意义和排他性。
(四)年龄符合。《林凤祥供词》写:他“年三十一岁”。这即是说,1855年,林凤祥被杀前自供是三十岁。以此以准,那林凤祥就出生于1824年。从1824年到修《林氏族谱》的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林凤翔就是二十岁的青年。再到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林凤翔是二十七岁。这符合秦国经同志在《从发现的太平天国北伐史料看林凤翔的籍贯、身世及履历》的说法:林凤祥是于“咸丰元年秋间,到永安做买卖”时参加太平军的,“当时二十七岁”。我们这种推算是否科学呢?这可以林凤祥的父亲林立春的年龄推算作佐证。
《林凤祥供词》写:他“父亲林立春,五十四岁。”这也是说,1855年,林凤祥被杀前,认为1855年是他父亲林立春五十四岁之年。这样,林凤祥的父亲就生于1801年。到1844年修这部《林氏族谱》时,林立春四十三岁。如林立春二十二岁结婚,二十三岁有林凤祥,也可以上算林凤翔1844年二十岁相符。
但是,还有待于深入调查、发掘资料的是:《林凤祥供词》写:他“父亲林立春,五十四岁母亲已故,胞弟阿蛮十一岁。”而这部《林氏族谱》记载:“守义, 汉材公次子,娶朱村朱氏,生三子,凤翔、凤志、凤飏。”两相对照,不同有三:1、林凤翔的父亲、弟弟的名字对不上号。2、林凤翔的母亲,《林凤祥供词》说“已故”,这部《林氏族谱》却还在世。3、照这部《林氏族谱》的记载,多了一个弟弟。不过对于这些差异,我认为:林凤翔的父亲、弟弟的名字对不上号,这关系不大。因为人们一般都有书名、别名、乳名。如新发现的史料就有冯云山又叫冯乙龙的。在史料公布前,谁知道冯云山叫冯乙龙呢?然而,有了上面符合《林凤祥供词》的理由:1、“系广西桂平县人,在本县新村居住“;2、参加太平军时为年青人;3、有父母亲;4、有胞弟;5、“并未娶妻”。据此,我认为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此论文刊载在1984年第6期广西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学术论坛》杂志第99~100页)
作者简介:黄培棋(1942—),广西桂平市石龙镇人。曾任桂平县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馆长,2002年退休,现在南宁市定居。在中央、地方和省区一级刊物曾发表了30多篇有关太平天国史的论文,其中:《肖朝贵籍贯考》被评为广西太平天国史学术研究优秀论文。1983年,他率队到桂平县南木公社和社大队林姓聚居地第9生产队(旧村)、第10生产队(新村)采访了社员林本荣、林志新、林建华、林奕发,调查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籍贯和早期历史事迹。根据调查资料,他在《桂平文史资料》发表了《林凤翔籍贯新证》,并在广西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学术论坛》1984年06期发表了《关于林凤翔籍贯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