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历史悠久,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是一座具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历为郡治、州治、路治、府治、县治所在地,自古以来是舟楫商贾聚集之所,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和19世纪中叶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就发生在桂平。1994年5月18日,桂平撤县设市,开始了历史新纪元。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407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6.6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70多万人,其中市城区人口20万人,有汉、壮、瑶等12个民族,辖21个镇5个乡。是广西最大的县级市。
桂平位于桂东南,与平南、容县、北流、玉林、贵港、武宣、金秀等县(市)毗邻。珠江的最大干流西江水系的黔江、郁江、浔江交汇于桂平城效。溯江而上可航达广西首府南宁和中国西南最大铁路交通枢纽柳州市;顺江而下可航达广西最大内河港梧州市和岭南最大商埠广州市以及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各埠而通海外。南梧二级公路过境,龙邦经桂平至梧州高速公路、南宁经桂平至广州快速铁路前期建设正在进行,军民两用机场距市区仅12公里。
桂平地理位置优越,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市境中部是黔、郁、浔三江两岸肥沃的冲积平地,西北部和东南部横亘着大瑶山山脉的紫荆山和云开大山山脉的大容山,平地与山地之间是丘陵,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全市耕地面积6.79万公顷,其中73%是水田。植物种类有166科53属1039种,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有树蕨、紫荆木、春花木、格木、园籽荷、五叶松、壬豆、竹柏等;动物种类有25目56科200种,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有猕猴、穿山甲、林麝、黑颈长尾雉、猫头鹰、锦鸡、苏门羚、小灵猫、虎纹蛙等。“太平山动物植物保护区”和“龙潭国家森林公园”素有“孑遣植物宝库”和“小西双版纳”之美誉;仅次于葛洲坝的全国第二大内河航运枢纽工程——西江航运犸 骝滩枢纽发挥了强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世界最大的单级船闸正在桂平动工建设;位于市区西北12公里处的红水河最末的个梯级电站——大藤峡水电站投资150亿元人民币,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已经勘探和向上申报立项;勘查发现的矿产有38种,其中锰的储量和品位居全国前列。
桂平是一九七八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区之一, 2004年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风景名胜颇多,西山是全国著名佛教胜地,1988年,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白石山道家称为“白石洞天”,在道教三十六洞天中排名第二十一洞天。罗从岩道家誉为“七十二福地”中的“天南福地”。大藤峡又称“敕赐永通峡”,是明朝瑶民起义的腹地,峡两岸奇峰耸峙,河床滩险水弩,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后作《大藤峡游记》传世。金田是太平天国起义的策源地,早已蜚声中外。“上塔村”是广西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历史悠久。此外还有“小西双版纳”之称的大平山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森林景观的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起义遗址——金田营盘,广西现存最高古塔——东塔和北回归线标志公园,西江航运桂平枢纽等自然风景、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2006年共接待游客192.7万人次,旅游业成为桂平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桂平是一个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地方,著名地方产品有西山茶、荔枝、龙眼、罗秀米粉、腐竹、八角、肉桂、沙姜、淮山、木薯等。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荔枝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推广先进县(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和广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
桂平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农业稳市、旅游兴市”的发展理念,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市经济稳步增长,对外开放取得重大发展,投资和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明显进步,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经济稳步增长。今年1-9月,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5.16亿元,增长15.32%,财政收入3.62亿元,增长19.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3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4亿元,增长16.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25.45元,增长2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27.7元,增长20.82%。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桂平依据区域优势和本地的资源优势,以建设工业园区为平台,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形成了制药、铸造、酒和酒精、矿产、制糖造纸、食品加工、服装针织等七大支柱产业。1-9月,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53.52亿元,增长31.68%;工业增加值完成17.6亿元,增长26.7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77亿元,增长72.05%。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长安工业集中区规划总面积1.5万亩,已投入600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供水、供电、道路等设施不断完善,入园企业已达19家、项目26个,合同投资额24.26亿元,1-9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工业增加值1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9月份,全市招商引资项目52个(包括扩建、续建项目),新增合同投资总额46.14亿元,同比增长46.48%,实际到位资金9.06亿元。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1-9月份,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7.34亿元,增长7.2%,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工业资源型农业加快发展,全市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6.5万亩,木薯种植面积达17.02万亩。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初具规模,引进和重点扶持发展金源酒精、金田糖业、坤锦禾食品等10多家涉农龙头企业,巩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
旅游产业迅速发展。1-9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5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19%。国家4A级景区西山风景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大藤峡、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白石洞天等景区开发成效显著。特别是成功引进了投资20亿元的桂平旅游整体开发项目,将把桂平旅游产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城乡环境明显改观。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推进,市区人民西路改造、秋柳亭公园改造工程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中山公园与人民广场改造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项目已进入招商阶段,特别是引进了广东碧桂园控股公司开发建设江北新区。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不断强化城镇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两个确保”全面巩固,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险费、再就业经费,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效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农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
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桂平市收获硕果累累,先后签约项目19个,合同投资总额达140.4亿元。在大会集中签约的项目4个,合同投资额48亿元;在贵港专场签约的项目15个,合同投资额92.4亿元。其中,外资项目6个,合同投资额17.3亿美元;内资项目13个,合同投资额9.7亿元。
桂平在抓好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投资软环境也不断改善。紧紧围绕“政策比别人好,措施比别人新,办法比别人多,服务比别人优”等建设目标,全力改善投资软环境。设立了招商促进局,专门为广大投资者、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成立了桂平市行政服务中心,为投资者实行“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的优质服务;政策环境更是日趋配套完善,实行了重点企业保护制度,执法职能部门到企业检查登记备案制度、纪检监察走访企业制度、企业代表、人大代表评议行政机关制度、市政府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损害投资软环境追究制度等,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热诚欢迎天下客到桂平投资置业。
(1) 桂平市白沙镇概况
白沙镇位于桂平市西南部。辖14个行政村,121个自然屯,201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164.12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6.8万,以汉族人口为主,有壮族等少数民族2000多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5 ‰。耕地面积0.34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12万公顷。农机动力2.6万千瓦。有林面积0.1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郁江过境。四等级公路里程8公里。全国闻名的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罗丛岩就位于白沙圩东北面,距白沙圩3公里
。该镇是一个商、住、旅游同时发展的乡镇。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73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3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3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6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32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87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6万元。商品出口总额26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1元,人均消费支出357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194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9850万元。
(2) 桂平市大洋镇概况
大洋镇位于贵港东南部。大洋河过境。辖15村,行政区域面积122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7.32万,全部为汉族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4.2‰。耕地面积2914.33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498万公顷。农机动力1.8246万千瓦。有林面积0.2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4%。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12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2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5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4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5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6.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466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12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3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66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490元。
(3) 桂平市垌心乡概况
垌心乡位于桂平市北部,辖7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2.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9.83‰。耕地面积776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33公顷
。农机动力0.4万千瓦。有林面积8000公顷,森林覆盖率70%。省道金鹏公路、大鹏河过境。重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矿、铅锌矿。
工业总产值8948万元,农业总产值6423万元。财政一般性收入179万元,财政一般性支出17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2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119元。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2800万元。
(4) 桂平市厚禄乡概况
厚禄乡位于桂平市西部,辖8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88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4.34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58‰。耕地面积269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575公顷
。农机动力3.8万千瓦。有林面积70公顷,森林覆盖率8.5%。四级公路里程32公里。重要矿产资源有丰富的铅锌矿、重晶石、石灰石等,其中铅锌矿储量达1800万吨。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38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9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92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68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18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16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46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5元,人均消费支出93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909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510万元。
(5) 桂平市南木镇概况
南木镇位于桂平市城区北部,辖28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 221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10.5万人。有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世居民族)0.7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26‰,耕地面积6599.8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04公顷
。农机动力4.9万千瓦。有林面积6095公顷,森林覆盖率36.3﹪。等级公里14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4公里,主河流有沿西南界的黔江末瑞和东南边界的浔江,南渌江贯穿境内。重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鹅卵石,储量约1000万吨,著名地方产品有优质谷 ,是中国广西优质香米之乡,还有玉桂、八角、果蔗、水果、花卉等,优质香米曾被列为广西民运会专用产品。
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285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5393万元,工业总产值7463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8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5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2.5元。
(6) 桂平市下湾镇概况
下湾镇位于桂平市南部,辖14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行政区域面积155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653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5‰。耕地面积3284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89公顷
,农机动力13132千瓦,有林面积856公顷,森林覆盖率5.7%。重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450.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3.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8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81.9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23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2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5127万元。
(7) 桂平市中沙镇概况
中沙镇位于桂平市南部。辖23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207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5.5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2‰。耕地面积1673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860公顷
。农机动力2.1万千瓦。有林面积14666.6公顷,森林覆盖率69.3%。重要矿产资源有金矿、莹石矿。著名地方产品有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肤阴洁,属中国驰名商标。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1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6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5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0元,人均消费支出56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2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 2.5亿元。
(8) 桂平市紫荆镇概况
紫荆镇位于桂平市西北部、大瑶山余脉紫荆山区内,西和西北与武宣、金秀两县交界,东北与平南县接壤。境内林木葱郁,是市内唯一的水源林区。总面积265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三江圩,距市区37公里。辖16个村(居)委会,138个自然屯。2006年末全镇人口24099人,其中农业人口21506人,非农业人口2583人,男12830人,女11269人。为多民族聚居地,汉族人口占55%;壮族人口8917人,占37%;瑶族、苗族、么佬族人口1927人,占8%。耕地面积8794亩,其中水田5449亩,山地30多万亩。境内有金田水库,蓄水量5000万立方米,灌区全在境外。主要特产有木材、玉桂、八角、沙姜、辣姜、香菇、木耳、竹笋、花粉、凉粉草等。木材蓄积量29.5万立方米,居全市各乡镇之首。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65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8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5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24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9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914.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10元。
(9) 桂平市油麻镇概况
油麻镇位于桂平市东南部。辖18行政村,共有306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166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4.75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2‰。耕地面积1653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81公顷
,荔枝817公顷,木薯340公顷,玉桂141公顷。农机动力811万千瓦。有林面积10859公顷,森林覆盖率64%。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6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5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50元。财政收入247万元,比上年增长63.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0万元。税收收入208万元,比上年增长8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715万元,比上年增长53.8%。乡镇投资540万元,比上年增长7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5万元,商品出口总额165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元,人均消费支出3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增长速度15.10%,人均生活费支出23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8560万元。2006年油麻镇被贵港市评为经济发展进步乡镇。
(10) 桂平市寻旺乡概况
桂平市寻旺乡位于贵港市东北部,304省道横贯其中,玉桂公路穿境而过,黔江、郁江流经我乡汇合后,注入浔江。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行政区城面积108.5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5546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36‰,耕地面积2729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45公顷
。有农用机械动力3.8546万千瓦,有林面积28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0.2%,二级公路里程16公里,主要矿资源有石灰矿和河砂等。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83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6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60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3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25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47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4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433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20万元。商品出口总额13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22000万元,城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5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49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18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675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3485万元。
(11) 桂平市西山镇概况
西山镇位于桂平市中至西北部。辖22个行政村(社区),行政区域面积26.61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约23万(包括常住、暂住、外来),其中镇直属1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39‰。耕地面积2035.62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30公顷
。农机动力43803万千瓦。有林面积10859公顷,森林覆盖率58%。黔江、郁江过境而过。等级公路里程2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8公里。重要矿产资源有铜锌、铁矿。著名地方产品有禽炎康、一支康。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7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8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798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43.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0.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4873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06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718元。
(12) 桂平市石龙镇概况
石龙镇位于桂平市西部,俗称桂平“西大门”,东与蒙圩相邻,西与港北区庆丰镇毗邻,南与厚禄乡接壤,北与武宣县三里镇黔江隔河相望。石龙镇因座落于本镇五指山(海拨710米)南麓的形拟巨龙的石山而得名,意为“石破天惊,龙腾虎跃”。
石龙镇总面积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882.94亩,其中水田37863.1亩,旱地7959.84亩,人均耕地0.59亩,林地面积约25.8万亩。辖21个村街,382个村民小组,19730户,人口79409多人,其中,壮族人口占81.2%,农业户口74389人,占96.3%。
石龙镇三家班子领导团结协作,务实创新,形象好,素质强,富有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带领全镇党员和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富裕、繁荣、文明、和谐的石龙。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石龙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北回归线横贯全镇,全年光照充足,降雨充沛,适宜发展亚热带农业,镇内有库容达3.98亿立方米的达开水库,是广西较大的内陆水库之一,水稻种植优势明显,是桂平市优质稻种植基地。全镇山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30万亩,林业资源优势明显,杉、松、竹、八角、玉桂、速丰桉种植比较普遍。
石龙镇交通便利,南梧二级公路横贯全镇8个村,圩镇位于贵港至桂平市中点,是上通桂柳,下达粤港澳的重要交通要道,规划中的南广高速铁路、贵港——梧州高速公路横贯全镇,随着高速铁路和公路的动工兴建,将为我镇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2006年,石龙镇党委、政府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农林稳镇、工业强镇、商贸富镇”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为石龙镇投资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排忧解难,民营经济已成为石龙镇的主要经济支柱。共引资1.5亿元,新上项目5家。初步形成采选矿、扎钢、针织、松脂、大米、木材加工等工业规模。其中投资700万元的广龙灯饰铸造制品厂,已建成投产,投资300万元的洪木中板厂已建成投产,投资8000万元占地300多亩的“福龙苑”公墓项目,现已进入建设阶段;投资3000万元的广西弘泰矿业责任有限公司,已到位资金1000万元,已进入矿产资源勘探;投资500万元的桂平市蜀阳单采血浆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征地工作,近期可动工兴建。石龙镇通过不断优化环境,引资上项目,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2006年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2064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5500万元,粮食总产量2998万公斤,财税收入104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864万元,地税收入173万元。
(13) 桂平市石咀镇概况
石咀镇位于桂平市东北部,东连马皮乡,南接社坡镇,寻旺乡,西与南木镇隔江相望,北与木圭镇相邻。辖12个村,1个街委会,180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53888人。其中有壮族等少数民族(世居民族)31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32‰。耕地面积2217公顷(33255亩,其中水田21538亩,旱田11717亩),年粮食总产量18005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552公顷
(83280亩),其中山林面积1066.6公顷(16000亩),森林覆盖率49.9%。20133国道、浔江穿境而过,共有等级公路1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0公里。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产值186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12314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5377万元,第三产业总收入985万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3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6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5元。人均消费支出20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18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9元。
(14)桂平市社坡镇概况
桂平市社坡镇位于桂平市东部,辖20个行政村,345个村民小组,行政面积161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7.3万,以汉族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8‰。全镇总有水田3358亩,旱地9181亩,有林面积10.5万亩,森林覆盖率45%。省道桂油公路经社坡圩镇过境,主要河流为社坡河。
社坡镇工业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是桂平市有名的工业大镇。“铸造业”和“腐竹业”是社坡镇的支柱产业,社坡是远近闻名的“铸造之乡”和“腐竹之乡”。社坡的铸件和腐竹远销东南亚、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全镇共有铸造企业43家,腐竹加工企业(含体坊)1300多家。铸造业年产值4.8亿元,腐竹产业年产值1.1亿元。著名企业有年产值2亿元的广西清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马来西亚外商独资企业桂平市广德利食品有限公司,加籍华人独资企业桂平市家和食品有限公司等。
社坡镇是桂平市的财税大镇,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5.7亿元,财税入库1476万元。全年引进投入100万元以上的新上项目(含扩建、续建)9家,投资总额2.5亿元,已开工建设8家,开工率88.89%。
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
(15) 桂平市社步镇概况
社步镇位于桂平市正南部。辖15个行政村,一个街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26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5.3626万,全是汉族。人口自然增长率9.46‰,耕地面积2224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62公顷
。农机动力3.2万千瓦。有林面积4107.4公顷,森林覆盖率30.9%。有郁江过境和二级公路14公里过境。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10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5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51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29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35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7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6.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65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73万元,商品出口总额804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5元,人均消费支出21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5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95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1950万元。
(16) 桂平市木乐镇概况
木乐镇位于桂平市东部,辖12行政村,1个街委会,行政区域面积87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5.7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耕地面积31017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00亩。农机动力17533万千瓦。有林面积4万亩,森林覆盖率56%。南梧二级公路穿镇而过。木乐镇地下资源丰富,重要矿产资源有锌、锰、铁等矿石。手工业十分发达,是远近闻名的“服装之乡”,针织、印染、服装、绣花、织带等形成了一条工业链,主要产品是运动服,畅销全国各地和南亚、中东、南非等地。1994年被评为广西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农村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试验镇,2001年列为自治区小城镇建试点镇。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0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2.1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92.5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5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人均消费支出2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0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1010万元。
(17) 桂平市木圭镇概况
木圭镇位于桂平市东部。辖12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行政区域面积110.54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7.2万,有壮族等少数民族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耕地面积3091.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21.5公顷
。有林面积1533.3公顷,森林覆盖率28%。浔江河过境。重要矿产资源有锰、铁、铜、磷、重晶石,其中锰储量约2000万吨。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1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7304万元,第二产业11919万元,第三产业12845万元。2006年财政收入136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461万元。实际利用外资64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8元。
(18) 桂平市木根镇概况
木根镇位于桂平市南部,辖17个行政村,160个自然屯,298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人口总数为5.8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全镇总面积121.0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19462.5亩,旱地面积5417亩,有林面积5532.1公顷。
木根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玉桂二级公路横穿木根圩,是桂平市南区中心乡镇,政府所在地距离桂平市区40公里,离玉林市区也是40公里
。
木根镇土壤多为沙质红壤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经济作物有木薯、玉米、玉桂、八角、速丰桉等。辖区内有平合、布新两个中型水库和四个小型水库,贮水量达4000多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5万多亩。
木根镇工业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工艺制造业和制药业是木根的两大支柱产业。木根镇拥有年产值1000万元的桂平市吴氏白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工艺制造作坊103家,年产值300多万元。全镇工业总产值2442万元,农林牧渔业803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6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57元,2006年财政收入105万元。
(19) 桂平市蒙圩镇概况
蒙圩镇位于桂平市中西部。辖16行政村(街),行政区域面积238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81374人,有壮、瑶等少数民族2.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56‰。耕地面积4188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85公顷
。农机动力3.2万千瓦。有林面积4000.2公顷,森林覆盖率21.3%。南梧二级公路、郁江过境。等级公路里程22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5公里。重要矿产资源有白大理石、石灰石、麦饭石,其中石灰石储量50亿立方米,白大理石储量5亿立方米。著名地方产品有坤锦禾辣椒酱。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4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7590万元,第二产业产值1741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274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668.3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9.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29.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924万元。商品出口总额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2148万元。
(20) 桂平市马皮乡概况
马皮乡位于桂平市东部。辖8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4.15万,有壮族0.8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5‰。耕地面积1700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70公顷
。有林面积1500公顷,森林覆盖率23.7%。南梧二级公路、马皮至社坡柏油公路贯穿全境,是“玉贵走廊”建设重点乡镇之一。马皮乡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桂平市著名的优质谷生产基地,石硖、白露龙眼生产基地。锰矿资源丰富,全乡65%的地表层蕴藏着大量优质锰矿。
2006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8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3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2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94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3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75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4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118万元。
(21) 桂平市麻垌镇概况
麻垌镇位于桂平市东南部。辖27个行政村,87个自然屯, 445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207.25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9.096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85‰。有耕地面积1762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82公顷
。农机动力2万千瓦。有林面积1.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等级公路里程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8公里。全镇有荔枝1万公顷,品种有禾荔、黑叶荔、丁香荔、大造荔、白糖荔、糯米糍、桂味等十多个品种,全镇年产荔枝约3800万公斤,是远近弛名的荔枝之乡,素有“中国荔枝第一镇”之称。麻垌镇除盛产荔枝之外,玉桂、八角、龙眼、柿饼等果树种植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5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2873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980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8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29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0.2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0.2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26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8元,人均消费支出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68元,人均生活费支出 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9030万元。
辖区内有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白石山。白石山海拔684米,其山势雄奇,风光秀丽,属典型的丹霞地貌,道家称之为“白石洞天”,为全国道家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一洞天,是浔州“八景”之一。
(22) 桂平市罗秀镇概况
罗秀镇位于桂平市东南部,东与平南县六陈镇,南与容县的石头镇接壤,是个“三县(市)圩”镇。辖21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85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7.044万,人口中大多数是世居的汉族、还有壮、苗、瑶、侗、布依、仫佬等少数民族,是外地婚嫁到这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7.99‰,耕地面积174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120公顷
。农机动力2.9万千瓦。有林面积10400公顷,森林覆盖率60%。有桂平市四大河流之一的万年河、木盖河过境向西北流入平南县的六陈水库。等级公路全是四级公路,里程共97.5公里,其中32公里是水泥柏油路,其余65.5公里为沙土路。没有二级以上的公路过境。重要矿产资源有铁、铀、锡、莹石等,经桂平第六地质队勘查,它们分布藏于本镇的良石、罗秀、伟扬、独堆、蒙山等村,具体储藏量尚未探明。著名地方产品有驰名中外的“中国一绝——罗秀米粉”。是桂东南一带有名的“文化之乡”。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76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9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5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7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4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50万元。商品出口总额---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2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元,人均消费支出3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4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7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7000万元。
(23) 桂平市罗播乡概况
1、罗播乡位于桂平市南部,辖11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425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27‰。耕地面积1096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3公顷,农机动力12780万千瓦,有林面积5873.3公顷,森林覆盖率61.1%。20132省道、大洋河过境。等级公路里程19.6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1.6公里。
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3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8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57.8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9.3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4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6元,人均消费支出161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3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135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3798万元。
(24) 桂平市金田镇概况
金田镇位于桂平市北部。辖18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153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8万,有汉族和壮族。人口自然增长率10‰。耕地面积0.327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19万公顷。农机动力2.2万千瓦。有林面积0.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9.8%。武宣至平南二级公路贯穿而过,桂金二级公路24公里。著名地方畜产品有淮山、黄沙鳖,是中国淮山之乡、广西黄沙鳖养殖基地。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5.2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额8507.4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人均消费支出43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6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97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3亿元。
(25) 桂平市江口镇概况
江口镇位于贵港市北面,东经110°12`,北纬23°35`,与贵港城区100公里,水路约86公里,该镇东南面与桂平市木圭镇隔江对望相邻,西南面与桂平市南木镇珠盏村、上湾村相邻,西北面与举世文明的金田起义旧址金田镇和益相邻,东北面与平南县的大鹏和思旺镇相邻,由西南流向东北方向的珠江在江口过境。
镇辖区有20个行政村,2个街委会,534个村民小组,16个街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149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107800人,其中农业人口91300人,非农人口16500人,少数民族5000人,(壮族)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全镇耕地4254公顷,经济作物2000公顷,农业机械动力拥有11517千瓦,6个有林村,有林面积43672公顷,森林覆盖率27.9﹪,武宣至平南二级公路经往该镇17公里,横贯11个村,该路是上往柳州、云南、贵州、四川,下往广东和港澳等地的主要通道。江口镇自古以来就是广西三大古镇之一,素有一戎(苍梧)二乌(平南大安)三江口(大湟江口镇)之称,现被自治区列为59个重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
江口镇基地产业有三项:一是老牌金属保险柜、文件档案柜、甲万、船舶等金属产品,年产销量超过一亿元;二是交通运输业,全镇三家水运公司,目前拥有货船100多艘,装载量超十万吨,年内吞吐量近300万吨;三是竹芒藤编织工艺品出口产品,年出口创汇占桂平市的六成以上。
江口镇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4亿元,比上年增长9﹪;农业产值1.8亿元,工业产值3.4亿元;第三产业1.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持平,全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商品产业总额7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现收入8000元,人均消费支出24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23亿元,比上年增18.39﹪。
(26) 桂平市大湾镇概况
大湾镇位于桂平市西南部。辖17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134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6.1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耕地面积2600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800公顷
。农机动力2.1万千瓦。有林面积1133公顷,森林覆盖率6.2%。郁江河过境。等级公路里程84公里,其中二级公路0公里。没有重要矿产资源。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82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0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2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58.7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0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2万元。商品出口总额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61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元,人均消费支出2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34元,人均生活费支出73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800万元。
, g=EN-US>700万元的广龙灯饰铸造制品厂,已建成投产,投资300万元的洪木中板厂已建成投产,投资8000万元占地300多亩的“福龙苑”公墓项目,现已进入建设阶段;投资3000万元的广西弘泰矿业责任有限公司,已到位资金1000万元,已进入矿产资源勘探;投资500万元的桂平市蜀阳单采血浆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征地工作,近期可动工兴建。石龙镇通过不断优化环境,引资上项目,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2006年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2064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5500万元,粮食总产量2998万公斤,财税收入104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864万元,地税收入173万元。
(13) 桂平市石咀镇概况
石咀镇位于桂平市东北部,东连马皮乡,南接社坡镇,寻旺乡,西与南木镇隔江相望,北与木圭镇相邻。辖12个村,1个街委会,180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53888人。其中有壮族等少数民族(世居民族)31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32‰。耕地面积2217公顷(33255亩,其中水田21538亩,旱田11717亩),年粮食总产量18005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552公顷
(83280亩),其中山林面积1066.6公顷(16000亩),森林覆盖率49.9%。20133国道、浔江穿境而过,共有等级公路1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0公里。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产值186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12314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5377万元,第三产业总收入985万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3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6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5元。人均消费支出20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18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9元。
(14)桂平市社坡镇概况
桂平市社坡镇位于桂平市东部,辖20个行政村,345个村民小组,行政面积161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7.3万,以汉族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8‰。全镇总有水田3358亩,旱地9181亩,有林面积10.5万亩,森林覆盖率45%。省道桂油公路经社坡圩镇过境,主要河流为社坡河。
社坡镇工业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是桂平市有名的工业大镇。“铸造业”和“腐竹业”是社坡镇的支柱产业,社坡是远近闻名的“铸造之乡”和“腐竹之乡”。社坡的铸件和腐竹远销东南亚、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全镇共有铸造企业43家,腐竹加工企业(含体坊)1300多家。铸造业年产值4.8亿元,腐竹产业年产值1.1亿元。著名企业有年产值2亿元的广西清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马来西亚外商独资企业桂平市广德利食品有限公司,加籍华人独资企业桂平市家和食品有限公司等。
社坡镇是桂平市的财税大镇,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5.7亿元,财税入库1476万元。全年引进投入100万元以上的新上项目(含扩建、续建)9家,投资总额2.5亿元,已开工建设8家,开工率88.89%。
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
(15) 桂平市社步镇概况
社步镇位于桂平市正南部。辖15个行政村,一个街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26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5.3626万,全是汉族。人口自然增长率9.46‰,耕地面积2224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62公顷
。农机动力3.2万千瓦。有林面积4107.4公顷,森林覆盖率30.9%。有郁江过境和二级公路14公里过境。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10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5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51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29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35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7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6.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65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73万元,商品出口总额804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5元,人均消费支出21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5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95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1950万元。
(16) 桂平市木乐镇概况
木乐镇位于桂平市东部,辖12行政村,1个街委会,行政区域面积87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5.7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耕地面积31017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00亩。农机动力17533万千瓦。有林面积4万亩,森林覆盖率56%。南梧二级公路穿镇而过。木乐镇地下资源丰富,重要矿产资源有锌、锰、铁等矿石。手工业十分发达,是远近闻名的“服装之乡”,针织、印染、服装、绣花、织带等形成了一条工业链,主要产品是运动服,畅销全国各地和南亚、中东、南非等地。1994年被评为广西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农村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试验镇,2001年列为自治区小城镇建试点镇。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0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2.1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92.5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5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人均消费支出2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0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1010万元。
(17) 桂平市木圭镇概况
木圭镇位于桂平市东部。辖12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行政区域面积110.54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7.2万,有壮族等少数民族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耕地面积3091.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21.5公顷
。有林面积1533.3公顷,森林覆盖率28%。浔江河过境。重要矿产资源有锰、铁、铜、磷、重晶石,其中锰储量约2000万吨。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1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7304万元,第二产业11919万元,第三产业12845万元。2006年财政收入136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461万元。实际利用外资64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8元。
(18) 桂平市木根镇概况
木根镇位于桂平市南部,辖17个行政村,160个自然屯,298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人口总数为5.8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全镇总面积121.0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19462.5亩,旱地面积5417亩,有林面积5532.1公顷。
木根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玉桂二级公路横穿木根圩,是桂平市南区中心乡镇,政府所在地距离桂平市区40公里,离玉林市区也是40公里
。
木根镇土壤多为沙质红壤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经济作物有木薯、玉米、玉桂、八角、速丰桉等。辖区内有平合、布新两个中型水库和四个小型水库,贮水量达4000多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5万多亩。
木根镇工业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工艺制造业和制药业是木根的两大支柱产业。木根镇拥有年产值1000万元的桂平市吴氏白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工艺制造作坊103家,年产值300多万元。全镇工业总产值2442万元,农林牧渔业803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6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57元,2006年财政收入105万元。
(19) 桂平市蒙圩镇概况
蒙圩镇位于桂平市中西部。辖16行政村(街),行政区域面积238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81374人,有壮、瑶等少数民族2.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56‰。耕地面积4188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85公顷
。农机动力3.2万千瓦。有林面积4000.2公顷,森林覆盖率21.3%。南梧二级公路、郁江过境。等级公路里程22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5公里。重要矿产资源有白大理石、石灰石、麦饭石,其中石灰石储量50亿立方米,白大理石储量5亿立方米。著名地方产品有坤锦禾辣椒酱。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4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7590万元,第二产业产值1741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2740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668.3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9.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29.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924万元。商品出口总额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2148万元。
(20) 桂平市马皮乡概况
马皮乡位于桂平市东部。辖8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4.15万,有壮族0.8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5‰。耕地面积1700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70公顷
。有林面积1500公顷,森林覆盖率23.7%。南梧二级公路、马皮至社坡柏油公路贯穿全境,是“玉贵走廊”建设重点乡镇之一。马皮乡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桂平市著名的优质谷生产基地,石硖、白露龙眼生产基地。锰矿资源丰富,全乡65%的地表层蕴藏着大量优质锰矿。
2006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8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3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02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94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3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6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75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4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118万元。
(21) 桂平市麻垌镇概况
麻垌镇位于桂平市东南部。辖27个行政村,87个自然屯, 445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207.25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9.096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85‰。有耕地面积1762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82公顷
。农机动力2万千瓦。有林面积1.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等级公路里程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8公里。全镇有荔枝1万公顷,品种有禾荔、黑叶荔、丁香荔、大造荔、白糖荔、糯米糍、桂味等十多个品种,全镇年产荔枝约3800万公斤,是远近弛名的荔枝之乡,素有“中国荔枝第一镇”之称。麻垌镇除盛产荔枝之外,玉桂、八角、龙眼、柿饼等果树种植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5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2873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980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8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29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0.2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0.2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26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8元,人均消费支出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68元,人均生活费支出 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9030万元。
辖区内有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白石山。白石山海拔684米,其山势雄奇,风光秀丽,属典型的丹霞地貌,道家称之为“白石洞天”,为全国道家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一洞天,是浔州“八景”之一。
(22) 桂平市罗秀镇概况
罗秀镇位于桂平市东南部,东与平南县六陈镇,南与容县的石头镇接壤,是个“三县(市)圩”镇。辖21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85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7.044万,人口中大多数是世居的汉族、还有壮、苗、瑶、侗、布依、仫佬等少数民族,是外地婚嫁到这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7.99‰,耕地面积1747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120公顷
。农机动力2.9万千瓦。有林面积10400公顷,森林覆盖率60%。有桂平市四大河流之一的万年河、木盖河过境向西北流入平南县的六陈水库。等级公路全是四级公路,里程共97.5公里,其中32公里是水泥柏油路,其余65.5公里为沙土路。没有二级以上的公路过境。重要矿产资源有铁、铀、锡、莹石等,经桂平第六地质队勘查,它们分布藏于本镇的良石、罗秀、伟扬、独堆、蒙山等村,具体储藏量尚未探明。著名地方产品有驰名中外的“中国一绝——罗秀米粉”。是桂东南一带有名的“文化之乡”。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76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49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5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7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4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50万元。商品出口总额---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2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元,人均消费支出3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4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7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7000万元。
(23) 桂平市罗播乡概况
1、罗播乡位于桂平市南部,辖11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425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27‰。耕地面积1096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3公顷,农机动力12780万千瓦,有林面积5873.3公顷,森林覆盖率61.1%。20132省道、大洋河过境。等级公路里程19.6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1.6公里。
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3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8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57.8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9.3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4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6元,人均消费支出161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3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135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3798万元。
(24) 桂平市金田镇概况
金田镇位于桂平市北部。辖18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153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8万,有汉族和壮族。人口自然增长率10‰。耕地面积0.327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19万公顷。农机动力2.2万千瓦。有林面积0.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9.8%。武宣至平南二级公路贯穿而过,桂金二级公路24公里。著名地方畜产品有淮山、黄沙鳖,是中国淮山之乡、广西黄沙鳖养殖基地。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5.2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额8507.4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人均消费支出43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6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97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3亿元。
(25) 桂平市江口镇概况
江口镇位于贵港市北面,东经110°12`,北纬23°35`,与贵港城区100公里,水路约86公里,该镇东南面与桂平市木圭镇隔江对望相邻,西南面与桂平市南木镇珠盏村、上湾村相邻,西北面与举世文明的金田起义旧址金田镇和益相邻,东北面与平南县的大鹏和思旺镇相邻,由西南流向东北方向的珠江在江口过境。
镇辖区有20个行政村,2个街委会,534个村民小组,16个街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149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107800人,其中农业人口91300人,非农人口16500人,少数民族5000人,(壮族)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全镇耕地4254公顷,经济作物2000公顷,农业机械动力拥有11517千瓦,6个有林村,有林面积43672公顷,森林覆盖率27.9﹪,武宣至平南二级公路经往该镇17公里,横贯11个村,该路是上往柳州、云南、贵州、四川,下往广东和港澳等地的主要通道。江口镇自古以来就是广西三大古镇之一,素有一戎(苍梧)二乌(平南大安)三江口(大湟江口镇)之称,现被自治区列为59个重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
江口镇基地产业有三项:一是老牌金属保险柜、文件档案柜、甲万、船舶等金属产品,年产销量超过一亿元;二是交通运输业,全镇三家水运公司,目前拥有货船100多艘,装载量超十万吨,年内吞吐量近300万吨;三是竹芒藤编织工艺品出口产品,年出口创汇占桂平市的六成以上。
江口镇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4亿元,比上年增长9﹪;农业产值1.8亿元,工业产值3.4亿元;第三产业1.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0.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持平,全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商品产业总额7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现收入8000元,人均消费支出24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23亿元,比上年增18.39﹪。
(26) 桂平市大湾镇概况
大湾镇位于桂平市西南部。辖17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134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6.1万。人口自然增长率8‰。耕地面积2600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800公顷
。农机动力2.1万千瓦。有林面积1133公顷,森林覆盖率6.2%。郁江河过境。等级公路里程84公里,其中二级公路0公里。没有重要矿产资源。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82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0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2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58.7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0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2万元。商品出口总额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61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元,人均消费支出2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34元,人均生活费支出73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