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发布首页信息 | 桂平生活网DM广告网络版 | 分类信息

TOP

桂平的历史
[ 录入者:天涯海角 | 时间:2010-04-04 01:18:47 | 作者: | 来源: ]
汉 今县地置布山、阿林两县,隶属郁林郡,此为市境内建县之始。
三国 县境为吴国属地,隶广州郁林郡,仍称布山、阿林县。
晋 仍沿三国旧制。
南朝 梁天监元年(502年)置桂平县,属桂平郡(一说有郡无县),郡治、县治设于西山大窝坪。阿林县仍属郁林郡。“桂平”之称,始于此时。
隋 开皇十年(590年)废桂平郡,先后置桂平、阿林、皇化、武平、大宾五县。桂平、阿林、皇化、武平四县属郁林郡;大宾县属永平郡。其中武平、皇化两县分别于大业元年(605年)和二年废。
唐 今县地分置绣州、浔州,辖九县(后并为六县),属岭南道。这是境内分合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绣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原称林州,《新唐书·广记》作陵州,越二年改称绣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常林郡,后复为绣州。辖阿林、常林、罗绣、皇化、归诚、卢越六县。浔州,唐贞观七年(633年)置,因地处浔江水涯之地,故以“浔”名。辖桂平、大宾、陵江三县。贞观十二年(638年)废州,长寿元年(692)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称浔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浔州。桂平、大宾两县辖地均沿隋制不变。陵江县与浔州同年置。
五代 今县地属南汉,境内有五县。其中阿林、罗绣、常林属绣州;桂平、皇化属浔州。 宋 开宝五年(972年)废绣州,其辖地并入容州普宁县(今容县)。同年废浔州,其辖地并入贵州(今贵县)。翌年复置浔州,领桂平县。县境内之阿林、罗绣、常林、皇化等县统一并入桂平县。县治从西山大窝坪迁到今城区地。今桂平市境内长期分置多县的局面至此结束。
元 桂平县属浔州路,路治在今城区。浔州路辖桂平、平南两县。
明 桂平县属浔州府,府治在今城区。浔州府辖桂平、平南、贵县三县。
清 沿明制属浔州府,府治在今城区。浔州府辖桂平、平南、贵县、武宣四县。
咸丰五年(1855年),以陈开、李文茂为首的广东农民起义军溯江而上,攻克浔州府城,定为秀京,建立大成国,改桂平县为永秀县。当时永秀县辖地占桂平县境的大半。咸丰十一年(1861年)大成国失败,桂平县辖地仍复清制。
民国 初袭清制。2年(1913年)废浔州府,由省直辖。5年属浔州行政区,公署设桂平。6年属苍梧道。15年废道改属浔州区。33年改属梧州区。37年属十三区,十三区专员公署在今城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桂平县初属梧州专区。1951年7月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属玉林专区。1970年专区改称地区,属玉林地区。199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桂平撤县设市(县级市),仍属玉林地区。1996年10月,地级贵港市成立,桂平市改由贵港市代管。
大成国王府遗址 位于现桂平市城区桂平镇中心校内,是清咸丰年间,金田起义北上以后,由陈开、陈文茂领导的大成军建立的农民政权机构所在地遗址。
1851年金田起义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1854年6月,广东鹤山县船民陈开在佛山领导武装起义,会合粤剧艺人李文茂等50多艘,沿珠江西上,与梁培友、伍百、吴县,占据大湟江口,围攻浔州府城(桂平县城),1855年8月16日攻克浔州,活捉浔州知府刘体舒、桂平知县李庆福等。在浔州建立大成国,年号洪德,以旧浔州府衙门为大成国王府(桂平镇中心校),改浔州为秀京、桂平县为永秀县。陈开称镇南王后改称平浔王,又称洪德王,梁培友称平东王,区润称平西王,梁大昌称定北王,姚新昌为北路大元帅。实行新的财政经济措施,征赋税、铸钱向“洪德通宝”和“平靖胜宝”。
大成国建立后,大成军乘胜出击,陈开、梁培友率师数万会合贵县(今贵港市)农民首领黄全义、黄鼎凤等攻占贵县改贵县为怀城县,封黄全义为威国公、黄鼎凤为将军,后晋升为降国公。1855年9月李文茂率领战船数百艘东下平南,1856年8月2日与梁培友攻克平南,改为武城县。壮族农民首领李文彩从横县到桂平与陈开会合后,封为定国公。他和梁大昌率部于1856年收复横州(横县),改横州为槎州。1857年1月攻克永淳县,改为峦城。5月5日攻克南宁,改南宁府为南安府,宣化县为永宁县。闰5月14日克武缘县(武鸣)。6月进军百色、隆安。11月13日李文茂、梁大昌率军攻克广东灵山,改为南宾县。1856年12月陈开遣使封农民起义首领范亚音为荣国公。翌年2月7日范亚音率部克北流县城,改为陵城县。1857年陈开率领义军多次攻打梧州府城后于8月10日攻克,改梧州府为秀江府,苍梧县为秀平县,并派官员罗华观驻守。李文茂攻占武宣、象州之后,于1857年1月攻克柳州,12月攻克永福,1858年2月攻克临桂苏桥,陈开沿桂江攻克昭平至永安州(蒙山),进军桂林,大城国革命发展到了高潮。但由于清王朝的疯狂镇压,大成国农民起义于1858年后连续失利,1861年陈开从秀京撤至贵县被团练头陈琼、赖联桂、陈乃机诱杀,英勇牺牲。7月16日秀京失陷。1866年3月姚新昌最后在大容山被俘牺牲,大成国失败告终。
大成国农民起义自1854年6月至1866年3月,历期12年,革命势力范围东至肇庆、梧州,西达南宁、隆安,南及北流、岑溪,北抵罗城、三江,西南到灵山,西北至临桂苏桥。以秀京为国都,四出打击,所占州县杀尽含官污吏,易名改制,设置官职,建立政权,征税铸钱,实行新的经济措施和政策,得到人民的拥护,在农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大成国秀京王府,原有正殿,正面向东有长100米、宽2米的通道,通道上分级设文武百官朝拜台,并有石级云梯和府门左右安放两大石狮等。除府城修筑加固外,还在黔、郁两江岸边修筑炮台,安置数门大型铁炮,江上停泊数百艘战船。还改旧城隍庙石柱对联为“都因有庙司阴阳之变理赫濯声灵,城复于隍鉴善恶以分明昭彰报应”。这些铁炮和对联等文物一直保留到1958年大炼钢铁和1966年“文化革命”时先后被毁。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牧羊人,晚间赶羊,能穿州过省,但白天却无能为力。一天晚上,牧羊人赶着白羊,从广东到广西,要在当天晚上赶到贵州的原始森林去。如果到了贵州,白羊吃了前年老树的叶,排出来的就不是羊粪而是金银珠宝,牧羊人就可得到荣华富贵。牧羊人跋山涉水,跨越峻岭,到了浔州府。时刚半夜,如果赶程,时间绰绰有余。但适巧,闻到一只公鸡喔喔地啼叫,接着到处是鸡鸣狗吠之声。牧羊人仔细听去,似是“不要去,不要去”的声音,狗吠声中夹有“快回头,快回头”的声音。牧羊人惊奇,打算等鸡鸣狗吠过后才走,索性休息一阵。殊不知一睡便熟,待醒来时天已发白,牧羊人只有晚上赶羊的本领,天亮后他就无能为力了。正当后悔贪睡误事时,遇到太阳一照,他赶的羊就全部走不动了。领头的公羊和母羊,变成了高耸云宵的白石山,就是现在的独秀、莲蕊双峰。其他小羊,成群结队地随尾跟着公羊母羊,变成了座座小石山,就是现在的青峰山等诸山。牧羊人眼睁睁地看见羊群变成石山,无可奈何地走上莲蕊峰,任凭风吹雨打,变得骨瘦如柴,胸中的肋骨条条可数,人们叫都叫他“瘦仙公”,在会仙观里,天天看者直插云天的独秀峰及不会走动的“小羊”。

“青霄第一峰”传奇

“ 青霄第一峰 ” ,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当到桂平市麻垌镇白石山游览时对独秀峰发出的由衷赞叹。独秀峰,本地村民又叫它为 “ 公白石山 ” 。它远看似一枝笔,近看像一座光身的大石塔,底圆顶尖,拔地而起,四面绝壁,气势恢弘,令人望而生畏。山顶上生长着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名叫石斛。据说能够亲手采摘到这种石斛的人,不但能得到名贵的药材,而且能沾到山顶上的仙气,一生都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人们对这独秀峰是既害怕,又想接近并征服它。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山脚下的洞天村里,迄今为止,曾有不少想爬上山顶,但相传每代都只有一个人能爬得上去。其中,当今的老一代中只有现年75岁的陈明添老人,年轻一代的只有30多岁的陈流荣曾爬至峰顶。这两个人目前都身体健康,生活惬意。其他不管是本村人还是外地人都爬不上去。很多国内外游人听说了这回事后不服气,个个跃跃欲试,想爬上山顶,创造奇迹,但结果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2002年8月,有位美国姑娘在当地导游的引领下,踌躇满志地向上攀登了100多米后便不能再上了。她紧挨着石缝里的石壁,边擦汗边用生硬的汉语说: “ 这座山是我所见到的最具诱惑力和挑战性的山。这次没有作好准备,下次再来时,我一定要爬上山顶,亲手摘到那迷人的石斛。
西山名联甚多。而最有名的是悬挂于洗石庵中的一首长联,此联之成很有故事性。
   1921 年秋,孙中山大总统的特派员邹鲁奉命由广州到南宁劳军。途径桂平,与一班名士同游西山,因山高峭壁石多,时已过午,个个都饥肠碌碌。幸好县长早有准备,于龙华寺中的文昌阁准备了丰盛的筵席。当众人进入文昌阁时,酒肉之香芬芳扑鼻,厨师禀报 “ 酒菜已弄妥,是否立即开席? ” 饿透了的众人大喜过望,无不唾涎三尺。酒席摆好,正当把盏举箸时,座中有个叫孔文轩的,大叫 “ 且慢 ” 。众问其故,孔文轩说: “ 今日西山之游,看了前人那么多名联,我辈难道反比不上古人?我竟欲留下一联,留给后者,以增雅兴。 ” 众人无奈,强忍饥饿,推孔文轩先出上联,再由大家应对。也许孔文轩是有备而来,声称必须有人对出才能开宴,便吟其上联:苍梧偏东,邕宁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座中不乏诗人墨客,苦思一阵均面有难色,因此联写的是桂平的地理环境,形势险要,英才辈出,道出地灵人杰,实属难对,座中一时鸦雀无声。后来纷纷把目光集中到邹鲁身上,邹鲁不负众望,立成下联: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史隐有洞,最妙处茶称老树,柳纪半青,文阁慈岩,掩映十八罗汉,游踪来绝顶,眼低层塔足凌云。邹鲁对罢,众人齐赞: “ 对得巧,对得妙,对得绝! ” 于是开宴。
    此联当时悬挂龙华寺,后来移至洗石庵中。

龙 鳞 松

游客从西山风景区山门向上漫步而行,到了木鱼岭的山腰,便到了风景迷人的东湖,路旁苍松挺拔,似林立的卫士向您恭迎。奇怪的是将到 “ 革命烈士蔡碧衍 ” 墓前,便发现数棵挺拔青翠的古松树,其树皮似龙鳞一般,使人感叹不已。这便是 “ 八景之一 ” 的 “ 中用松涛 ” ,名曰 “ 忠勇的松树发出林海的声音 ” 。本文暂不提及 “ 忠勇松涛 ” 的绝色之处,而说 “ 龙鳞松 ” 的奇妙来历。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他对桂平西山的秀丽风光早已心往神怡,他到浔州巡查之余,即决定往西山一游,他打算当天就要把西山的名胜古迹尽览以饱眼福方休。心一定便健步登山而行。上到木鱼岭,在松树繁茂而挺立的山腰路傍,全身热气腾腾,额上冒出点点汗珠来,他很自然地将龙袍往最粗壮的那棵树的树杈一挂,便继续向上登山游玩去了。他的动作很键快,他的随从只担心跟不上皇上而保不了架,也快步跟赶上乾隆皇,却一时注意不到皇上的龙袍已挂在那树杈上。乾隆皇从李公祠、洗石庵、乳泉潭直往山顶而行… …。他尽情饱赏了西山的秀丽景色古迹风光后,从九龙亭的山梁直往下游玩,当他返回到早上挂龙袍的那棵大松树时,惊叫一声: “ 啊呀!我的龙袍不见了! ” 他的随从便四处寻找,就是不见,急得热汗、冷汗齐冒。突然,只听到皇上哈哈大笑: “ 不找了,不找了,你们来看看,龙袍已化成龙鳞树皮了,哈、哈… …天地造化,西山有多了一景了 ” 。
说也奇怪,从此以后,与这棵树附近的松树,树皮形似龙鳞一般。乾隆皇为桂平西山增添美景的佳话世代流传。
在桂平西山生长着两株百年老樟树。它们均高达28米,树径0.8米,树距2米,在阳光的映照下,现出翠生生的色彩,并散发出隐约可闻的香气。右边的那株主干粗大,臂枝屈曲有劲,显然是雄树;左边雌树身材高挑苗条,宽阔的树冠如散开的裙裾。两树间一条粗大如象腿的横根铁臂紧紧地连生着,密不可分。每当山风吹起,两樟树躯干挺直纹丝不动,那些柔软的枝条却在轻风中微微地摇摆,鲜嫩的树叶在不停地摇动,释放出一晕又一晕眩目的波光和悦耳的声音,似乎在互相倾诉着旁人难以听懂的窃窃私语,这,也许就是樟树们共通的语言。这语言存在于白天黑夜里,存在于有人或无人之时,存在于悠长的生命的历程之中,永不终止。它们一同吮吸着山地的养分,一同伸展着颀长的身躯向上生长,树头相向脉脉对视。它们经历了许多年月,始终患难与共,甘苦同赏,矢志不渝。这份忠贞不贰的绵绵情意,足以令天地动容,日月增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千古爱情佳话在它们身上得到了印证,成为的真实写照。牵手游山的情侣们,不妨暂停你们轻快的脚步,在参天的连理樟树前指天发誓,表达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愿望。你们的美好愿望必定能够实现,幸福与吉祥必定会降临到你们身上。

棋盘茶

桂平西山在唐代便以饮誉两粤湘闽。而西山茶品种中最上乘的是棋盘茶。棋盘茶色呈暗绿而身带光泽,索条均称,苗峰显露,汤色淡绿而清澈明亮,味道醇厚,清香扑鼻,饮后齿颊留香。棋盘茶留传着一则民间传说。

古时,有个樵夫,在棋盘石上看见穿黑、白、蓝衣的三位老翁品茗拆棋。樵夫是个棋迷,看见棋局是名局《三仙会舍》,便多嘴说了几步着法,三老翁见是棋友,便请一边喝茶细品棋路。樵夫这才察觉自己口出狂言,几位老翁走的均是“仙着“。正懊悔间,几位老翁毫不介意,只问樵夫喜不喜欢此茶,樵夫醒悟,知此茶绝非人间所有,忙道:“真是仙茗”。老翁们看其意诚,给予一把茶种,叫在棋盘石上种植。说罢升空而去。樵夫才知道遇到仙人,立刻把茶种种下,赶快回家。回到村中,发现使用的柴斧木柄已经腐朽,村人竟无相识。细问后,村人说,祖上的祖上上山砍柴未归,后来不知去向。樵夫恍然大悟,明白“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便带领村人循路寻到棋盘石处,已是茶树粗簇簇,叶绿枝茂,称为“仙茶”。

其实,棋盘茶佳是得天独厚,得地之利。据旧县志记载,棋盘茶“低株数植,绿叶铺纷,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芬芳,炎天者溽,避地禅房,取乳泉水煮之,扑去俗尘三斗,杭湖龙井未能逮也。”

在西山的九龙亭和虹桥交会处,有一道俗称 "一线天"的石峡。也不知远古何年何月,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如被刀削斧劈般地在中间裂开,因而形成这奇特景象。高约20多米的两壁石墙对峙,50余米长的狭长通道仅能容单人行走,如果两人从不同方向进入相遇,定要一人先礼让退出,否则无法通过。
进入峡道后,仰望蓝天,天空变得只有一根线般粗细,那幽深无助、恍然隔世的恐惧感油然袭来。但是,峡中也自有另一种境界:炎热的夏天时入内,会觉得凉风飕飕,暑意顿消;寒冷的冬季进入,会有温暖如春、其乐融融的感觉。
峡口石壁上刻有"神仙峡"三个字,字体娟秀潇洒,颇有仙风道骨之气韵,是大德释宽能法师留下的珍贵墨宝。此峡又名"会仙峡",传说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时候,常有多位仙人驾临峡前平台谈经论道、品茗下棋。如果凡人有仙缘遇见了,还可以与仙家同乐呢!

五百余岁芒果王 (杨宗銮)

西山洗石庵门前,茂盛地生长着一株直径1.5米,高20余米的芒果树,被誉为"神州芒果王"。这株已有500余年树龄的特大芒果树,靠近庵墙,长在墙边小路中间。而洗石庵则始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芒果王竟比洗石庵大150多岁。据说,当年建庵时,芒果树虽然有点妨碍施工,建好后又会影响庵房,但老僧很爱它年年开花结果,就悟出它是仙界所赐的"佛门正果",决意不砍掉它,将它保留下来。这树还灵得出奇呢,就是不知在哪年哪月,在树上长了一个形似"灵猴"的树瘤。现在,这"灵猴"已身长五六十厘米了,头向上,扒在树干两三米高处,挺可爱的样子。传说清末西山下的思灵村一个年轻的妈妈,身怀六甲时,到洗石庵进香。她进门时,一抬头,第一个发现了"灵猴",便惊呼起来。回去后,她生了个男孩。这男孩自小思聪敏,年未弱冠便能倒背古诗,并即补博士弟子,为县内有名的秀才。21岁中举人,后进京为孔教大学教授。人们都说他是"灵猴"的转世。这芒果树500余年来,年年开花结果。1983年,是大德释宽能法师主持洗石庵重塑佛像开光法会的一年,此树结芒果750多公斤,是结果最多的一年。人们说释宽能法师是世界上第一个主持开光法会的女性,是应她功德无量修结的"正果"。
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设置桂林、南海、 象郡三个郡,今天的广西含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份及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一部份,为广西设郡之始。 唐太宗贞观后,分全国为10个道,广西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南道分为东、西两道。 广西为岭南西道,基本形成了广西后来行政区疆域的轮廓。

宋朝的时候,全国分为15路,广西地方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由此开始。

秦时,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所辖,故桂林郡之“桂”字后来演变成为广西的代称。八桂原指八棵桂树,八桂而成林,一言其大,一喻其丛生。广西自古盛产桂树,历代文人常以八桂咏喻广西,最早以八桂咏喻广西的是南朝梁沈约,其《齐司空柳世隆形状》有“临姑苏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疑。”唐朝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汉 今县地置布山、阿林两县,隶属郁林郡,此为市境内建县之始。
三国 县境为吴国属地,隶广州郁林郡,仍称布山、阿林县。
晋 仍沿三国旧制。
南朝 梁天监元年(502年)置桂平县,属桂平郡(一说有郡无县),郡治、县治设于西山大窝坪。阿林县仍属郁林郡。“桂平”之称,始于此时。
隋 开皇十年(590年)废桂平郡,先后置桂平、阿林、皇化、武平、大宾五县。桂平、阿林、皇化、武平四县属郁林郡;大宾县属永平郡。其中武平、皇化两县分别于大业元年(605年)和二年废。
唐 今县地分置绣州、浔州,辖九县(后并为六县),属岭南道。这是境内分合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绣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原称林州,《新唐书·广记》作陵州,越二年改称绣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常林郡,后复为绣州。辖阿林、常林、罗绣、皇化、归诚、卢越六县。浔州,唐贞观七年(633年)置,因地处浔江水涯之地,故以“浔”名。辖桂平、大宾、陵江三县。贞观十二年(638年)废州,长寿元年(692)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称浔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浔州。桂平、大宾两县辖地均沿隋制不变。陵江县与浔州同年置。
五代 今县地属南汉,境内有五县。其中阿林、罗绣、常林属绣州;桂平、皇化属浔州。 宋 开宝五年(972年)废绣州,其辖地并入容州普宁县(今容县)。同年废浔州,其辖地并入贵州(今贵县)。翌年复置浔州,领桂平县。县境内之阿林、罗绣、常林、皇化等县统一并入桂平县。县治从西山大窝坪迁到今城区地。今桂平市境内长期分置多县的局面至此结束。
元 桂平县属浔州路,路治在今城区。浔州路辖桂平、平南两县。
明 桂平县属浔州府,府治在今城区。浔州府辖桂平、平南、贵县三县。
清 沿明制属浔州府,府治在今城区。浔州府辖桂平、平南、贵县、武宣四县。
咸丰五年(1855年),以陈开、李文茂为首的广东农民起义军溯江而上,攻克浔州府城,定为秀京,建立大成国,改桂平县为永秀县。当时永秀县辖地占桂平县境的大半。咸丰十一年(1861年)大成国失败,桂平县辖地仍复清制。
民国 初袭清制。2年(1913年)废浔州府,由省直辖。5年属浔州行政区,公署设桂平。6年属苍梧道。15年废道改属浔州区。33年改属梧州区。37年属十三区,十三区专员公署在今城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桂平县初属梧州专区。1951年7月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属玉林专区。1970年专区改称地区,属玉林地区。199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桂平撤县设市(县级市),仍属玉林地区。1996年10月,地级贵港市成立,桂平市改由贵港市代管。
大成国王府遗址 位于现桂平市城区桂平镇中心校内,是清咸丰年间,金田起义北上以后,由陈开、陈文茂领导的大成军建立的农民政权机构所在地遗址。
1851年金田起义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1854年6月,广东鹤山县船民陈开在佛山领导武装起义,会合粤剧艺人李文茂等50多艘,沿珠江西上,与梁培友、伍百、吴县,占据大湟江口,围攻浔州府城(桂平县城),1855年8月16日攻克浔州,活捉浔州知府刘体舒、桂平知县李庆福等。在浔州建立大成国,年号洪德,以旧浔州府衙门为大成国王府(桂平镇中心校),改浔州为秀京、桂平县为永秀县。陈开称镇南王后改称平浔王,又称洪德王,梁培友称平东王,区润称平西王,梁大昌称定北王,姚新昌为北路大元帅。实行新的财政经济措施,征赋税、铸钱向“洪德通宝”和“平靖胜宝”。
大成国建立后,大成军乘胜出击,陈开、梁培友率师数万会合贵县(今贵港市)农民首领黄全义、黄鼎凤等攻占贵县改贵县为怀城县,封黄全义为威国公、黄鼎凤为将军,后晋升为降国公。1855年9月李文茂率领战船数百艘东下平南,1856年8月2日与梁培友攻克平南,改为武城县。壮族农民首领李文彩从横县到桂平与陈开会合后,封为定国公。他和梁大昌率部于1856年收复横州(横县),改横州为槎州。1857年1月攻克永淳县,改为峦城。5月5日攻克南宁,改南宁府为南安府,宣化县为永宁县。闰5月14日克武缘县(武鸣)。6月进军百色、隆安。11月13日李文茂、梁大昌率军攻克广东灵山,改为南宾县。1856年12月陈开遣使封农民起义首领范亚音为荣国公。翌年2月7日范亚音率部克北流县城,改为陵城县。1857年陈开率领义军多次攻打梧州府城后于8月10日攻克,改梧州府为秀江府,苍梧县为秀平县,并派官员罗华观驻守。李文茂攻占武宣、象州之后,于1857年1月攻克柳州,12月攻克永福,1858年2月攻克临桂苏桥,陈开沿桂江攻克昭平至永安州(蒙山),进军桂林,大城国革命发展到了高潮。但由于清王朝的疯狂镇压,大成国农民起义于1858年后连续失利,1861年陈开从秀京撤至贵县被团练头陈琼、赖联桂、陈乃机诱杀,英勇牺牲。7月16日秀京失陷。1866年3月姚新昌最后在大容山被俘牺牲,大成国失败告终。
大成国农民起义自1854年6月至1866年3月,历期12年,革命势力范围东至肇庆、梧州,西达南宁、隆安,南及北流、岑溪,北抵罗城、三江,西南到灵山,西北至临桂苏桥。以秀京为国都,四出打击,所占州县杀尽含官污吏,易名改制,设置官职,建立政权,征税铸钱,实行新的经济措施和政策,得到人民的拥护,在农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大成国秀京王府,原有正殿,正面向东有长100米、宽2米的通道,通道上分级设文武百官朝拜台,并有石级云梯和府门左右安放两大石狮等。除府城修筑加固外,还在黔、郁两江岸边修筑炮台,安置数门大型铁炮,江上停泊数百艘战船。还改旧城隍庙石柱对联为“都因有庙司阴阳之变理赫濯声灵,城复于隍鉴善恶以分明昭彰报应”。这些铁炮和对联等文物一直保留到1958年大炼钢铁和1966年“文化革命”时先后被毁。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牧羊人,晚间赶羊,能穿州过省,但白天却无能为力。一天晚上,牧羊人赶着白羊,从广东到广西,要在当天晚上赶到贵州的原始森林去。如果到了贵州,白羊吃了前年老树的叶,排出来的就不是羊粪而是金银珠宝,牧羊人就可得到荣华富贵。牧羊人跋山涉水,跨越峻岭,到了浔州府。时刚半夜,如果赶程,时间绰绰有余。但适巧,闻到一只公鸡喔喔地啼叫,接着到处是鸡鸣狗吠之声。牧羊人仔细听去,似是“不要去,不要去”的声音,狗吠声中夹有“快回头,快回头”的声音。牧羊人惊奇,打算等鸡鸣狗吠过后才走,索性休息一阵。殊不知一睡便熟,待醒来时天已发白,牧羊人只有晚上赶羊的本领,天亮后他就无能为力了。正当后悔贪睡误事时,遇到太阳一照,他赶的羊就全部走不动了。领头的公羊和母羊,变成了高耸云宵的白石山,就是现在的独秀、莲蕊双峰。其他小羊,成群结队地随尾跟着公羊母羊,变成了座座小石山,就是现在的青峰山等诸山。牧羊人眼睁睁地看见羊群变成石山,无可奈何地走上莲蕊峰,任凭风吹雨打,变得骨瘦如柴,胸中的肋骨条条可数,人们叫都叫他“瘦仙公”,在会仙观里,天天看者直插云天的独秀峰及不会走动的“小羊”。

“青霄第一峰”传奇

“ 青霄第一峰 ” ,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当到桂平市麻垌镇白石山游览时对独秀峰发出的由衷赞叹。独秀峰,本地村民又叫它为 “ 公白石山 ” 。它远看似一枝笔,近看像一座光身的大石塔,底圆顶尖,拔地而起,四面绝壁,气势恢弘,令人望而生畏。山顶上生长着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名叫石斛。据说能够亲手采摘到这种石斛的人,不但能得到名贵的药材,而且能沾到山顶上的仙气,一生都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人们对这独秀峰是既害怕,又想接近并征服它。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山脚下的洞天村里,迄今为止,曾有不少想爬上山顶,但相传每代都只有一个人能爬得上去。其中,当今的老一代中只有现年75岁的陈明添老人,年轻一代的只有30多岁的陈流荣曾爬至峰顶。这两个人目前都身体健康,生活惬意。其他不管是本村人还是外地人都爬不上去。很多国内外游人听说了这回事后不服气,个个跃跃欲试,想爬上山顶,创造奇迹,但结果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2002年8月,有位美国姑娘在当地导游的引领下,踌躇满志地向上攀登了100多米后便不能再上了。她紧挨着石缝里的石壁,边擦汗边用生硬的汉语说: “ 这座山是我所见到的最具诱惑力和挑战性的山。这次没有作好准备,下次再来时,我一定要爬上山顶,亲手摘到那迷人的石斛。
西山名联甚多。而最有名的是悬挂于洗石庵中的一首长联,此联之成很有故事性。
   1921 年秋,孙中山大总统的特派员邹鲁奉命由广州到南宁劳军。途径桂平,与一班名士同游西山,因山高峭壁石多,时已过午,个个都饥肠碌碌。幸好县长早有准备,于龙华寺中的文昌阁准备了丰盛的筵席。当众人进入文昌阁时,酒肉之香芬芳扑鼻,厨师禀报 “ 酒菜已弄妥,是否立即开席? ” 饿透了的众人大喜过望,无不唾涎三尺。酒席摆好,正当把盏举箸时,座中有个叫孔文轩的,大叫 “ 且慢 ” 。众问其故,孔文轩说: “ 今日西山之游,看了前人那么多名联,我辈难道反比不上古人?我竟欲留下一联,留给后者,以增雅兴。 ” 众人无奈,强忍饥饿,推孔文轩先出上联,再由大家应对。也许孔文轩是有备而来,声称必须有人对出才能开宴,便吟其上联:苍梧偏东,邕宁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座中不乏诗人墨客,苦思一阵均面有难色,因此联写的是桂平的地理环境,形势险要,英才辈出,道出地灵人杰,实属难对,座中一时鸦雀无声。后来纷纷把目光集中到邹鲁身上,邹鲁不负众望,立成下联: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史隐有洞,最妙处茶称老树,柳纪半青,文阁慈岩,掩映十八罗汉,游踪来绝顶,眼低层塔足凌云。邹鲁对罢,众人齐赞: “ 对得巧,对得妙,对得绝! ” 于是开宴。
    此联当时悬挂龙华寺,后来移至洗石庵中。

龙 鳞 松

游客从西山风景区山门向上漫步而行,到了木鱼岭的山腰,便到了风景迷人的东湖,路旁苍松挺拔,似林立的卫士向您恭迎。奇怪的是将到 “ 革命烈士蔡碧衍 ” 墓前,便发现数棵挺拔青翠的古松树,其树皮似龙鳞一般,使人感叹不已。这便是 “ 八景之一 ” 的 “ 中用松涛 ” ,名曰 “ 忠勇的松树发出林海的声音 ” 。本文暂不提及 “ 忠勇松涛 ” 的绝色之处,而说 “ 龙鳞松 ” 的奇妙来历。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他对桂平西山的秀丽风光早已心往神怡,他到浔州巡查之余,即决定往西山一游,他打算当天就要把西山的名胜古迹尽览以饱眼福方休。心一定便健步登山而行。上到木鱼岭,在松树繁茂而挺立的山腰路傍,全身热气腾腾,额上冒出点点汗珠来,他很自然地将龙袍往最粗壮的那棵树的树杈一挂,便继续向上登山游玩去了。他的动作很键快,他的随从只担心跟不上皇上而保不了架,也快步跟赶上乾隆皇,却一时注意不到皇上的龙袍已挂在那树杈上。乾隆皇从李公祠、洗石庵、乳泉潭直往山顶而行… …。他尽情饱赏了西山的秀丽景色古迹风光后,从九龙亭的山梁直往下游玩,当他返回到早上挂龙袍的那棵大松树时,惊叫一声: “ 啊呀!我的龙袍不见了! ” 他的随从便四处寻找,就是不见,急得热汗、冷汗齐冒。突然,只听到皇上哈哈大笑: “ 不找了,不找了,你们来看看,龙袍已化成龙鳞树皮了,哈、哈… …天地造化,西山有多了一景了 ” 。
说也奇怪,从此以后,与这棵树附近的松树,树皮形似龙鳞一般。乾隆皇为桂平西山增添美景的佳话世代流传。
在桂平西山生长着两株百年老樟树。它们均高达28米,树径0.8米,树距2米,在阳光的映照下,现出翠生生的色彩,并散发出隐约可闻的香气。右边的那株主干粗大,臂枝屈曲有劲,显然是雄树;左边雌树身材高挑苗条,宽阔的树冠如散开的裙裾。两树间一条粗大如象腿的横根铁臂紧紧地连生着,密不可分。每当山风吹起,两樟树躯干挺直纹丝不动,那些柔软的枝条却在轻风中微微地摇摆,鲜嫩的树叶在不停地摇动,释放出一晕又一晕眩目的波光和悦耳的声音,似乎在互相倾诉着旁人难以听懂的窃窃私语,这,也许就是樟树们共通的语言。这语言存在于白天黑夜里,存在于有人或无人之时,存在于悠长的生命的历程之中,永不终止。它们一同吮吸着山地的养分,一同伸展着颀长的身躯向上生长,树头相向脉脉对视。它们经历了许多年月,始终患难与共,甘苦同赏,矢志不渝。这份忠贞不贰的绵绵情意,足以令天地动容,日月增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千古爱情佳话在它们身上得到了印证,成为的真实写照。牵手游山的情侣们,不妨暂停你们轻快的脚步,在参天的连理樟树前指天发誓,表达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愿望。你们的美好愿望必定能够实现,幸福与吉祥必定会降临到你们身上。

棋盘茶

桂平西山在唐代便以饮誉两粤湘闽。而西山茶品种中最上乘的是棋盘茶。棋盘茶色呈暗绿而身带光泽,索条均称,苗峰显露,汤色淡绿而清澈明亮,味道醇厚,清香扑鼻,饮后齿颊留香。棋盘茶留传着一则民间传说。

古时,有个樵夫,在棋盘石上看见穿黑、白、蓝衣的三位老翁品茗拆棋。樵夫是个棋迷,看见棋局是名局《三仙会舍》,便多嘴说了几步着法,三老翁见是棋友,便请一边喝茶细品棋路。樵夫这才察觉自己口出狂言,几位老翁走的均是“仙着“。正懊悔间,几位老翁毫不介意,只问樵夫喜不喜欢此茶,樵夫醒悟,知此茶绝非人间所有,忙道:“真是仙茗”。老翁们看其意诚,给予一把茶种,叫在棋盘石上种植。说罢升空而去。樵夫才知道遇到仙人,立刻把茶种种下,赶快回家。回到村中,发现使用的柴斧木柄已经腐朽,村人竟无相识。细问后,村人说,祖上的祖上上山砍柴未归,后来不知去向。樵夫恍然大悟,明白“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便带领村人循路寻到棋盘石处,已是茶树粗簇簇,叶绿枝茂,称为“仙茶”。

其实,棋盘茶佳是得天独厚,得地之利。据旧县志记载,棋盘茶“低株数植,绿叶铺纷,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芬芳,炎天者溽,避地禅房,取乳泉水煮之,扑去俗尘三斗,杭湖龙井未能逮也。”

在西山的九龙亭和虹桥交会处,有一道俗称 "一线天"的石峡。也不知远古何年何月,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如被刀削斧劈般地在中间裂开,因而形成这奇特景象。高约20多米的两壁石墙对峙,50余米长的狭长通道仅能容单人行走,如果两人从不同方向进入相遇,定要一人先礼让退出,否则无法通过。
进入峡道后,仰望蓝天,天空变得只有一根线般粗细,那幽深无助、恍然隔世的恐惧感油然袭来。但是,峡中也自有另一种境界:炎热的夏天时入内,会觉得凉风飕飕,暑意顿消;寒冷的冬季进入,会有温暖如春、其乐融融的感觉。
峡口石壁上刻有"神仙峡"三个字,字体娟秀潇洒,颇有仙风道骨之气韵,是大德释宽能法师留下的珍贵墨宝。此峡又名"会仙峡",传说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时候,常有多位仙人驾临峡前平台谈经论道、品茗下棋。如果凡人有仙缘遇见了,还可以与仙家同乐呢!

五百余岁芒果王 (杨宗銮)

西山洗石庵门前,茂盛地生长着一株直径1.5米,高20余米的芒果树,被誉为"神州芒果王"。这株已有500余年树龄的特大芒果树,靠近庵墙,长在墙边小路中间。而洗石庵则始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芒果王竟比洗石庵大150多岁。据说,当年建庵时,芒果树虽然有点妨碍施工,建好后又会影响庵房,但老僧很爱它年年开花结果,就悟出它是仙界所赐的"佛门正果",决意不砍掉它,将它保留下来。这树还灵得出奇呢,就是不知在哪年哪月,在树上长了一个形似"灵猴"的树瘤。现在,这"灵猴"已身长五六十厘米了,头向上,扒在树干两三米高处,挺可爱的样子。传说清末西山下的思灵村一个年轻的妈妈,身怀六甲时,到洗石庵进香。她进门时,一抬头,第一个发现了"灵猴",便惊呼起来。回去后,她生了个男孩。这男孩自小思聪敏,年未弱冠便能倒背古诗,并即补博士弟子,为县内有名的秀才。21岁中举人,后进京为孔教大学教授。人们都说他是"灵猴"的转世。这芒果树500余年来,年年开花结果。1983年,是大德释宽能法师主持洗石庵重塑佛像开光法会的一年,此树结芒果750多公斤,是结果最多的一年。人们说释宽能法师是世界上第一个主持开光法会的女性,是应她功德无量修结的"正果"。
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设置桂林、南海、 象郡三个郡,今天的广西含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份及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一部份,为广西设郡之始。 唐太宗贞观后,分全国为10个道,广西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南道分为东、西两道。 广西为岭南西道,基本形成了广西后来行政区疆域的轮廓。

宋朝的时候,全国分为15路,广西地方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由此开始。

秦时,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所辖,故桂林郡之“桂”字后来演变成为广西的代称。八桂原指八棵桂树,八桂而成林,一言其大,一喻其丛生。广西自古盛产桂树,历代文人常以八桂咏喻广西,最早以八桂咏喻广西的是南朝梁沈约,其《齐司空柳世隆形状》有“临姑苏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疑。”唐朝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6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台媒:佛教圣地广西桂平全力打造.. [下一篇]桂平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