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桂平民兵的建立、发展和担负的任务,充分说明和体现民兵的性质和作用。
本文记述的是解放初期桂平民兵建立和活动情况。
1949年12月5日桂平解放以后,新生政权面临严峻考验。各乡、村纷纷组织起农民协会(简称农会)。当时的基层农会,既是群众组织,也是政权组织,民兵归农会指挥。至1951年7月,全县380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农会,全县农会会员达20多万人。
为保卫、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上级统一部署、指挥下,1950年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桂平县大队(现役部队)。1950年10月,成立了桂平县民兵支队部,支队长由县长韦纯束兼任,政治委员由县委书记莫福枝兼任。民兵支队部统一领导全县的民兵工作。根据1950年9月,中南军政委员颁发的《民兵组织暂行条例》的规定精神,桂平县民兵支队部下设东、南、西、北和城厢5个区民兵大队部,各区民兵大队部设正、副大队长各1人。支队长、政治委员、副支队长和各区正、副大队长均为现役军人。各区民兵大队下编乡民兵中队,中队以下编分队,分队以下编小队。每个中队辖2~4个分队,每个分队辖2~4个小队,每个小队为8~15人。民兵分基干队员和普通队员。1950年桂平县总人口为62万多人,全县共有民兵7554人(其中女民兵94人)。1952年,全县民兵总数达11250人。根据容县军分区的指示要求,桂平县再发展民兵25993人,合计达37243人。1952全县总人口634478人,使民兵总数占人口总数的6%。
在减租退租,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解放初期的政治运动中,民兵确实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为保卫人民政权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1950年~1951年的剿匪战斗中,全县出动民兵800多人次,直接参加剿匪战斗80多次,配合解放军剿匪部队清除土匪14056人,缴获土匪武器弹药一大批。此外,全县还建立了两个民兵情报站、4个分站,36个情报小组。民兵们冒着生命危险,为部队侦察、传递情报、给部队带路当向导。1951个,全县出动民兵、群众10万人,上山清搜土匪。仅油麻乡就出动4000多民兵参加搜山清匪战斗。桂平民兵还参加广西军区进剿大、小瑶山土匪的集中行动,和象州、平南、蒙山、荔浦、武宣等县组织数万民兵,在瑶山外围封江封路。在县内,桂平民兵参加剿匪战事主要有:彩云圹之战,白庙脚之战、大宣圩之战、胡村之战、罗秀之战、上著之战。在大大小小的剿匪战斗中,桂平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出生入死,英勇奋战,在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民兵方面共牺牲70多人,其中麻垌籍民兵29人,罗秀籍民兵13人。在剿匪战斗中涌现了一批民兵英模,最突出的是罗秀乡民兵欧阳汶。他所在的民兵分队在获悉“桂中军政区独立师”师长姚杰民逃到梧州的情报后,欧阳汶立即带领飞行追捕组日夜兼程去追踪,历尽艰险追至梧州及时将姚杰民抓获。后又查知匪副师长姚北官已潜逃广州,欧阳汶又马不停蹄追至广州将姚北官抓捕。接着再折回梧州,捕获土匪情报员姚杰普、匪大队长陈云生。欧阳汶因此荣立二等功,出席1951年5月召开的梧州军分区首届庆功会,获梧州军分区授予“民兵模范”称号。此外,第四区社坡乡里新村女民兵张永珍被评为梧州专区“剿匪模范”。第六区麻垌乡陈容村女民兵卢耀其,被评为中南五省“优抚模范”。
为了充分听取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1950年~1954年5年间,共召开9届“桂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从第三届起一连4届,在党、政、军、工、农、商、学、青、妇、宗教、民主人士等界别之外,特地增设“民兵”这个界别,4届共有67名民兵代表出席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可见当时民兵的地位和作用。
1952年,由于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任务胜利完成,农村政权趋于稳定,中心工作转入全面的土改复查阶段,为发展民兵组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全县在土改复查中又发展民兵3500名。新入队民兵要庄严宣誓。誓词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保卫我们的幸福生活,我自愿参加民兵。今后决心在民兵组织中努力学习政治、军事、文化,提高思想觉悟,保卫地方秩序,随时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军参战,积极参加生产,互助合作,团结人民群众,忠诚执行民兵的一切任务,遵守民兵纪律和政府的政策法令,为当好一个好民兵而奋斗!仅此宣誓。”1952年,奉命撤销县民兵支队部(区民兵大队部、乡民兵中队部同时撤销),成立桂平县人民武装部(各区也相应成立武装部)。此后,全县民兵工作归县、区武装部垂直领导和军地双重领导。
1953年6月,中共广西省委、广西省军区司令部联合下发《关于目前人民武装建设的几个问题》指出:今年内将60-80%的青壮年发展到民兵中来,提出在全省实行普遍民兵制。根据后来省委、省军区下发的几个文件规定:①民兵条件及审批手续:基干队员18-25岁政治可靠,身高1.6米,无残疾。普通队员18-35岁,自愿申请报名,农会通过,区武装部批准即可。
解放初期的桂平民兵,不但在清剿土匪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在镇压反革命、减租退租,土地改革等方面也作出很大贡献。民兵组织在农会、乡村政权领导指挥下开展工作,全县共关押恶霸773人,逮捕反革命分子1167人,退租退押稻谷300多万千、东毫29000元,白银30两,人民币23万多元。
在解放初期的政治运动中,由于激烈的阶级斗争形势需要,在当时的政治气候、社会环境下,民兵也确实对阶级敌人采取过不少过激、过火的行动,偏离了中央的政策,但缺点、错误不能抹煞功绩,民兵在解放初期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有目共睹,并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