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耀海(1910-1988年),男,汉族,中共党员,1910年2月出生于桂平县麻垌镇南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桂平籍唯一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他孩童时只进过一年私塾学堂,辍学后帮有钱人家砍柴、放牛、打短工,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
1929年8月,为寻求生活出路,陆耀海与本村黄炳赓离家到桂平县下湾赶圩,毅然投军进入广西省政府警备第四大队,在下湾码头上船,沿郁江而上,经贵县至南宁,在第四大队第二营第六连当勤务兵。10月,部队沿郁江、邕江西进,经隆安、果化、思林到达平马镇(今田东县城),驻扎在一座庙堂里。10月18日,陆耀海参加了在平马镇收缴广西警备第三大队反动武装的战斗。
11月,他随军从平马镇登船沿江经田州(今田阳县城)达百色县城安营扎寨。数天后,沿江而下,进驻那坡镇(今坡洪镇)。陆耀海在那里参加了1929年12月11日举行的百色起义。他所在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从军后他历任公务员、警卫员、班长、排长、师供给部会计科长、供给部出纳、会计、师供训队队长、师供给部财政科长、旅供给处处长、旅供给部部长、纵队供给部副部长、兵团供给部副部长、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后勤部长、北碚步校物保部部长、绵阳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陆耀海经历了二、三、四、五次反围剿的战斗,英勇负伤致残。为保卫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参加了四渡赤水、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夺取天险腊子口等战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淮海战役以及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战斗,在战斗中,舍生忘死,英勇顽强,在异常艰苦环境和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英勇战斗,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全国解放后,他一心扑在祖国的国防事业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工作,为部队和民兵后备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58年,他应邀到北京参加军事博物馆和长征馆的文物整理工作。随后作为军事顾问参加了电影《万水千山》的拍摄,随摄影组的同志第二次“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为红军长征在银幕上再现做出了贡献。
离休后,积极撰写回忆录,为党史军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在“十年动乱”中,他关心国家大事,为党为国分忧,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粉碎“四人帮”后,他认真学习,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陆耀海同志为人正直,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大公无私,艰苦朴素,不为名,不为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终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