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电化教学,是因为电化教学能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过去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正确、合理、适时的运用。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到:一、对所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必须清楚明白;二、根据教学需要在哪些环节有针对性的实施电化教学要心中有数;三、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巧妙的把电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整合运用作好准备,才能去花俏而讲实效,才能真正发挥电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在计算机媒体进入教学课堂的今天,更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特有功能”。
1、“闪烁”提示,引发思维
在备课制作课件时设计“闪烁”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这“闪烁”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就充分运用了“闪烁”这一特有功能,当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到某一位置时“闪烁”几下,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由于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尤其是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后位数不够需要添零时,这一“闪烁”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稍作引导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为什么要添零的道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隐去实物,抽取本质
人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小学生更不例外,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角的认识时,先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的实物图,然后在计算机上演示,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动态演示,加深理解
有些知识是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乏味的,而计算机媒体则能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教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然后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的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4、整合运用,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虽然优点很多,但也不是万能的,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整合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时、分的认识,学生对1小时=60分很难理解。教学时先在屏幕上出示一组学生从早上起床到下午放学的生活图,并配上声音,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回想几点起床、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放学,说明时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必须学习掌握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然后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钟面学具亲手拨时,学生人人参与,在反复的拨时练习中知道1时=60分。就这样在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的整合运用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电化教学,第一要明确目的,立足于实用;第二要繁简适当,坚持少而精;第三要掌握规律,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处,在学生思维困惑处精心实施;才能真正做到画龙点精,讲究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