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爱心驿站”爱心捐赠仪式在石龙民中举行
南宁方面爱心人士给桂平特困学生送来一批御寒衣物
近段时间以来,广西遭遇22年以来同期最强冷空气,一连十多天来,天气阴沉,寒风凛冽,气温一直很低,前几天更是一度低到五六度。桂平市石龙镇地处广西大瑶山脉龙山山口地带,北风呼啸,寒气逼人,通常气温比别的乡镇要低一两度,风也更猛烈一些。石龙镇是壮族聚居区,地方经济相对落后,所以不少学生缺少御寒衣服,穿得很单薄,不少人因此得了感冒。还有不少学生的手脚都冻伤了,乌青红肿。但让我们倍感温暖的是,南宁市的一批爱心人士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心里始终把我们桂平市的特困学生的冷暖记挂在心头,他们积极捐献衣物,并通过《南国早报》“爱心驿站”这个平台,及时送到我市特困学生手中。一个大自然的寒冬,却是一个心里的暖冬!
11月21日中午12点,广西《南国早报》“爱心驿站”的记者们带领部分爱心人士给桂平的特困学生送来了御寒衣物27袋共1200多件,各类御寒鞋3袋共100多双。并在桂平市爱心助学协会的发起地石龙民族助学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捐赠仪式。爱心人士还给石龙民族中学10名特困生送来了每人200元的生活费。真是人间有情三冬暖!
在捐赠仪式上,石龙民族中学校长洪世明代表受助方发言。洪校长饱含深情地说,《南国早报》的记者和爱心人士冒着严寒,不远几百里,来到壮乡石龙,给特困的学生送来了一包包御寒的衣服和生活费,让壮乡贫困的孩子和其他幸福的孩子一样,在寒冬中不在瑟缩,我们十分感激。他同时勉励同学们,不忘恩情,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爱心人士代表,广西师范学院在校生钟某在捐赠仪式上讲话,他勉励同学们,要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珍惜社会的关爱,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不要被现时的困难吓倒,有众多的爱心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在,别怕,暂时的困难总能解决的。
受助学生代表石龙民族中学九年级学生何玲玲在仪式上致谢,她代表全市特困生感谢爱心人士对农村特困学生的关爱,表示今后要更勤奋学习,决不辜负爱心人士的期望。
在仪式进行当中,《南国早报》“爱心驿站”的姜洪波记者(也是爱心人士)看到十几个学生大冷天只穿凉鞋,并且没有袜子,看着他们冻得通红的脚趾,姜记者心疼地问:“冷吗?”“没什么,习惯了!”是啊,不少同学只有一双运动鞋,一旦换了晒不干,就只好穿凉鞋了。
真情相牵、爱心无价,整个捐赠仪式历时虽只有20多分钟,但给双方的都是一种感奋,一种由爱心与责任感所构建的共建和谐社会的向心力。
仪式结束后,记者、爱心人士与我校特困生坐在一起,嘘寒问暖,他们对特困生的情况很了解,问爸妈的病好了没有,家里奶奶还好吗,历次受助的钱怎么使用……学生也把爱心人士当亲人,将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向叔叔、阿姨们做了汇报。
来自《南国早报》的记者和爱心人士一行六人、学校领导老师们、桂平爱心协会的负责人、石龙民中周末留校的100多位学生参加了这次简短而隆重的仪式。
笔者从桂平市爱心助学协会理事长、石龙民族中学李茂源老师处了解到,此次收到的御寒衣物将由爱心助学协会在最短时间内统筹发放到全市200多名在案特困生手中(协会为全市提交过材料的特困生建立有档案),以满足他们的御寒之需,好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陈广荣、杨坤林文,杨坤林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