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洪秀全为平
众怒,11月2日将韦昌辉处死。洪秀全开始提防石达开,任用洪氏兄弟牵制他,石达开日益不安,1857年带兵二十万从天京出走到安庆。李秀成
虽属其部,仍跟随洪秀全。
1857年春天,李秀成与陈玉成击败清军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与捻军会合。
1858年石达开经浙江到福建,1859年分兵入湖南及广东再到广西。
1860年,李秀成在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后,乘胜攻下江苏南部多个地方。 1860年9月,太平天国部署二次西征,以陈玉成、李秀成军为江北江
南两支主力。在援救安庆的军事行动中,李秀成率军西进,次年上半年进至湖北东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万人,在知道其它地方的太平军吃
败仗后,放弃进攻武汉三镇,改向东进军。石达开率十万之众,北上过湘西,入川东。部将彭大顺、朱衣点、吉庆元等人与之决裂,重返天朝
。
1862年1月李秀成率军攻上海,在清军和洋人联合抵抗下,太平军久攻之下,仍未能占领上海。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洪秀全令其回援
天京,会师二十万,大战湘军四十多天,无法攻退。12月,奉命北渡长江。李鸿章、左宗棠相继攻入苏南,年底苏州失守。
1863年石达开攻下贵州遵义。石达开在四川南部时,多次企图渡过长江北上,为清军所阻。5月到达大渡河边,当地土司千户王应元拆桥防河,
加上河水暴涨和清军堵截了太平军的进路和退路,石达开部队在紫打地进退无路,困二十余日,粮食将尽,部队损失过半。6月13日,石达开向
清军主帅骆秉章请降以救全军,清军伪称同意,缚送成都,6月25日在成都被凌迟处死。石达开的降兵中,老弱及新加入者被遣散,剩下的二千
人不久被杀。
1864年天京失守,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混乱中失散被俘。8月7日亲书供状数万言后被曾国藩杀害。
太平天国-政治纲领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
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
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等几本书之内。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声
称结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但他其实对基督徒一无所知。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源於当时的中国籍传教士梁发所
写的《劝世良言》。後来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端。不过,洪秀全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
家的“三及第”思想,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
而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另有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
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於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等王定都天
京後,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
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仅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
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他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赞同;太平天国被认为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
政权。洪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没有得到过成功实施。事实上,这更加倾向于一个农民暴力政权。
太平天国-经济制度
太平天国纸币
圣库制度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这个制度是伴随着太平军金田起义而同时产生的,直到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圣库制度也随之泯灭
。当太平军创兴之时,圣库制度对保障部队供结、吸引贫苦农民参加革命和保证军事纪律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定都天京后,洪杨
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库的供给范围。而且一度要求以“人无私财”的原则施之于民间,这就走过了头、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显然是错误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极作用便逐渐暴露出来。
太平天国无论军中或城乡都编立军伍。地方政权每一万三干亲家设一军帅,下辖师帅、施帅、卒长,最基层的组织单位领导称两司马。从每军
到两司马按规定都没有圣库。在“天朝”则设“总圣库”